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踐行“工匠精神”莫要“臨淵羨魚”

  • 發佈時間:2016-04-14 09:31:2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剛到德國工作時,發現衛生間裏的馬桶水箱居然“藏”在墻裏,碩大的沖水開關也是嵌在墻裏。想起來令人“恐懼”:若是水箱裏零配件壞了,非要砸墻不可。但德國人就有這技術自信:水箱及其零配件用上幾十年也不會壞。

  在德國待的時間越長,就會越來越多地發現隱藏在平淡無奇中令人“震驚”的細節:為什麼德國的道路幾乎看不到積水?為什麼德國鍋那麼經久耐用?為什麼德國看不到亂七八糟的電纜電線?

  人口8000多萬、國土面積與雲南省相當的德國,擁有2000多個世界級品牌。從水箱到鐵鍋,從道路到房屋,為何“德國製造”品質突出?其奧秘大概就在於深入骨髓、融入血脈的“工匠精神”。

  近來,“工匠精神”成為輿論熱點。從形形色色的“德國製造”到日本的馬桶蓋,從傳代收藏的瑞士錶到荷蘭的“王室供應商”,這些國外名品紛紛在“朋友圈”刷屏。但問題的關鍵是,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踐行“工匠精神”,首先要將其融入工作實踐中。

  “工匠精神”意味著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意味著專業與敬業,更意味著對規則、規矩的尊重與恪守,對高品質産品的責任感與自豪感。

  “即使我知道明天世界將要毀滅,但我今天依然種下我的葡萄樹。”這是德國宗教改革倡導者馬丁·路德的名言,折射出德國人民族性格中“軸”的一面。在德國人看來,對規則近乎刻板的遵守是理所當然,“工匠精神”亦是理所當然,不必大驚小怪。

  傳統上,“師傅”在德國一直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絕對沒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歷史羈絆。各行各業平等互尊的觀念深入人心,社會上沒有瞧不起“藍領”技工的風氣。當今,德國普通公務員的收入可能比不上管道工,高級技工的待遇可能會超過大學教授。

  一整套制度保障為“工匠精神”插上騰飛的翅膀。從中世紀行會開始,德國便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職業技術培訓體系。1969年,德國出臺《職業教育法》,明晰政府、行業協會、職業院校和企業在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權責,推動實行企業和學校同時進行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在德國,大約有350種官方承認的職業執業資格證書。所謂“一證在手,終身不愁”。德國年輕人中,差不多每3人中就有2人通過“雙元制”教育拿到證書實現就業。此外,德國政府還對技工再教育提供補貼,僅2014年就有超過17萬技工享受到相關補貼。

  創新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堅持技術創新、持續不斷開發獨一無二新産品,這是諸多德國中小企業能成為世界級行業翹楚的奧秘。21世紀以來,新能源在德國方興未艾,太陽能電池板成為越來越多新房屋的“標配”就是明例。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鍛造“工匠精神”是一項系統工程,尤當戒除“短平快”式的心浮氣躁。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當下做起,從擰緊一顆螺絲釘做起,讓“工匠精神”成為理所當然,並融入我們的血脈之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