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了村民少跑腿

  • 發佈時間:2016-04-14 05:27: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口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新海信用社門前很熱鬧。

  下午1時半,這個設在海南省海口市新海村的信用社門口已經排起長隊,有的拿著存摺,有的攥著錢,有的拿著社保卡。眼看辦業務的人越來越多,保安提前開了門,業務員站在櫃檯前迎接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

  “來這裡辦業務的人多,不過我們願意等,因為這個信用社為我們村的人服務幾十年了,跟我們有感情。”新海村村民張虞説。

  半世紀的堅守

  “新海信用社是上世紀60年代開到村裏的,是海口市最偏遠的信用社。半個多世紀以來,無論繁榮與蕭條,新海信用社一直堅守在村裏,一心一意為村裏的百姓服務。”新海信用社主任李江傑告訴記者。

  李江傑的話在當地百姓口中得到印證。43歲的村民吳俊中一家人都是農信社的老顧客,“從我父親那輩起,我們家就出海捕魚,掙的錢都存在農信社,現在家裏還保存著20多年前農信社的存摺”。

  村民張阿婆今年70多歲了,前幾年來辦理社保卡的經歷讓她認準了新海農信社:“我年紀大了,什麼都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何辦理社保卡,還好有這些好人幫助我,不僅專門安排人員幫我辦理,還替我到鎮裏激活了卡,很感謝他們!”

  “辦理社保卡,為村民代繳水電費等業務,我們並不賺錢,就是為了方便老百姓。”李江傑説。

  2013年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新海農信社的存儲額只有8000萬元,但仍保留著10到11名員工。“這樣的業績談不上有利潤,員工的待遇很差。但我們仍然堅持著,就是因為整個村子只有我們一家銀行,如果我們撤了,村民們就要跑十幾公里的路存取款。”李江傑説。

  信譽贏得人心

  2015年,新海農信社迎來發展機遇。當年,新海村村民的拆遷補償款陸續發放到位,新海農信社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好口碑,讓村民們紛紛選擇了它。目前,新海農信社的存儲額增長到13億元,躍居海口市農信社第一名。

  新海農信社的工作人員都明白,這麼大的存儲額得益於村民的信任。“有些村民每天下午都會把當天賣魚的錢存到銀行,有時候他們把一大把錢塞到櫃檯,可能都不知道給了我們多少錢,他們這樣做,就是相信我們!”農信社員工何海説,雖然他來新海農信社的時間短,但能明顯感覺到村民的信任。

  存款存什麼種類?存定期還是活期?很多農民拿不定主意。“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會耐心地根據他的家庭情況進行分析,爭取讓村民們獲得最大的收益。如果村民的閒錢不多,家庭開支較大,我們不會為了我們的利益讓他存長期定期,會選擇一種適合他個人的存儲方式。”何海告訴記者,這些都是信用社裏老員工教的,百姓利益第一的信念就這樣延續著。

  一群“拼命三郎”

  2015年12月31日,當人們開始慶祝新年的時候,新海農信社的工作人員也在19時30分“提前”下了班。幾位工作人員各自買了菜,在後院“打邊爐”聚餐。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讓他們放下了筷子。

  原來是一位村民來存款。“我今天一定要把錢存進卡裏,明天一大早有急用。”那位村民急切地説。沒考慮太多,幾位工作人員重新回到櫃檯,收款、復核、列印憑證、送走顧客……

  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春節前,我們一般晚上22時多下班。海南省聯社都打來電話,讓我們不要工作到太晚,要保重身體。”李江傑笑著説。

  村民的利益第一、決不能耽誤村民辦理業務是新海農信社的原則。何海家住在距新海村30多公里的海口市區,一天早晨,他駕車發生剮蹭事故,為不耽誤村民早上辦理業務,他打電話委託家人辦理事故後續處理事宜,自己打車趕往單位。那天,何海沒有遲到。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的志向是到大城市工作。來到新海信用社時,覺得這裡辛苦,然而當我沉下心來認真工作,給村民帶來了便利,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何海説。

  “朝六晚九”是新海農信社的作息表。曾經,工作人員勞累到集體生病;有職工生病仍堅持工作……新海農信社工作人員的拼命勁頭在村民中口口相傳,也感染著他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