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參與感,孵化器救贖的一劑良藥

  • 發佈時間:2016-04-14 01:30:4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孵化器成立4000多家,也是在2015年,部分孵化器難以維持甚至倒閉。

  有人判斷——孵化器過熱、孵化器寄生,並質疑起孵化器這一模式的營利能力。

  此次電子科技大學孵化器的十倍營利,以及後續預期的三倍、五倍營利項目,不僅給孵化器的營利能力“加了分”,更驗證了其營利能力的可持續性。

  孵化器究竟該如何盈利?

  儘管孵化器不是這兩年的新概念,卻並沒有形成成熟的樣板模式,如何發展也沒有金科玉律般的經驗成型。

  一個原因是,早期孵化器多為“空間+活動”的“聯合辦公空間模式”,這是最易複製和擴張的類型,技術含量不高,收取房租的營利極易斷檔,沒有可持續性。

  另一個原因是,孵化器類型多樣,很難形成所有孵化器適用的經驗。目前來看,孵化器由於基因不同,各有所長——依託院校科研能力的孵化器,擅長技術突破、産品升級;有天使投資基因的孵化器,對市場行銷的技巧遊刃有餘;和政府有關聯的孵化器,在産業導向、應政策而動上有著更好的指導功能……

  雖形式不同,但仍有經驗值得借鑒。成研院院長楊曉波把孵化比作從種子到樹苗的陪伴。成研院常務副院長陸川認為孵化是一個全程參與的過程,“高校研究院應成為學校科技成果孵化至初創期企業的平臺。”

  可見,舞刀的、弄槍的、使棒的,無論孵化器擅長什麼,都要在孵化企業的成長時鉚足勁“參與”和“推動”,卻不是簡單地改造個廠房,裝修個loft,開間“某咖啡”,找些專家開課,任其“野蠻生長”。

  更直白一點説,孵化器不是高科技房東,而是成長嚮導,要有企業參與感。

  而事實情況是,倒閉的孵化器往往提供不了全程“嚮導服務”,網上提到最多的倒閉的深圳“地庫”孵化器,便是上面提到的“聯合辦公空間模式”,以房租維持開支,目前這類孵化器存在嚴重的同質競爭問題,所謂“孵化器寄生”也多出在這一類型上。

  因此,科技部火炬中心黨委書記翟立新才會説,關注孵化器的“落腳點該是能力建設”。

  隨著資本市場的成熟,投資“出入”的配套政策制度得以日益完善,股權的轉換更得章法。科技成果轉化法等綱領性文件也更符合實際需求,之前被塵封在科研院所的成果如今可以入市,被禁錮的智力資源也可以在市場上大放異彩。

  等待孵化的種子已被鬆綁,孵化的市場環境也日臻完善,接下來的孵化會不會水到渠成,還看各家孵化器苦練真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