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孵化器多與少,市場説了算

  • 發佈時間:2016-02-01 05:20: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不久,一篇名為“孵化器太多,創業者都不夠你們搶了!”的文章引起熱議。我國孵化器到底多不多,先來看看數據:據統計,截至2015年,全國已有25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各類眾創空間超過2300家,在孵企業超過10萬家,吸納就業人數超過180萬人。而在2015年,全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高校畢業生總數超過740萬,創歷史新高。據對58996名2015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的一項調查顯示,6.3%的受訪大學生選擇創業,這一比例在2014年為3.2%。

  從這串數據可見,在當前創業大軍規模擴增的形勢下,孵化器數量並沒有多到去“搶”創業者的程度。但為何有些人還是會有“孵化器太多”的印象呢?《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創業者和業內人士。

  多與少取決於品質

  創業者認為在雨後春筍般冒出的眾多孵化器中,具有專業服務能力的優質孵化器相對較少

  “我覺得孵化器是永遠不夠的。”趙晗,一位海外歸國的年輕創業者。他在國外讀書時經常瀏覽36氪的網站,對這個新型孵化器感到很親切。回國後,他試著跟36氪聯繫,沒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北京市海澱區海淀西大街39號樓上8個免費工位,創辦了北京故事科技有限公司。“我們要看到,現在有大量的創業者需要資金,需要免費、優惠的辦公場所,需要創業過程中的專業服務,因而十分需要孵化器的支援。”趙晗説。

  與趙晗相比,上海的一位環保科技領域的創業者李剛(化名)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告訴記者,“創業時本來我想進入孵化器,結果發現房租和高檔寫字樓幾乎一樣,對創業公司來説還是很貴的。至於所謂的優惠支援,也有很多限制,我們很難享受到也就放棄了”。

  “有點雜。”這是深圳市騰科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殿敏對孵化器的一個印象。“現在各城市、區縣,甚至一些鎮上都有孵化器,感覺有點雜亂,體現不出專業性。這些雜亂的孵化器之間也可能會産生一些掣肘。我覺得,孵化器就像孵小雞,要給集中的熱量、能量,才能讓好項目破殼而出。”周殿敏説。

  “現在有品質的孵化器不太多。”廣州磐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樓海光説,一般孵化器只能提供企業註冊、基本財務等功能,但是真正跟創新、創業有關的專業服務,比如商業模式設計、産業分析、市場拓展、管理經營等,提供得較少。

  對於孵化器多與少的問題,餐館無憂CEO錢蟒這樣理解:“這是一個供需平衡問題。這兩年創業者越來越多,對孵化器需求不斷增多。但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創業者的熱情和原有團隊的持續力肯定不像剛開始那樣。孵化器的增加,勢必會帶來競爭,這種競爭會讓孵化器向更加專業細緻的方向努力。”錢蟒認為,與北上廣等大城市突飛猛進的孵化器數量相比,在一些小地方尤其是高校集中的二、三線城市,孵化器還是缺少的,因為這些地方相對缺少明白孵化器運作流程和標準規則的人才支撐。

  一些孵化器運營者認為,如果説孵化器要到“搶”創業者的地步,某種程度上説明創業好項目較缺乏。來自天津一個孵化器的創始人告訴記者:“我們覺得目前創新含金量高的優質項目還是較少。現在聯繫孵化器的人也是五花八門,甚至有做化粧品産品推銷的都過來要資金支援,能感受到一些人身上浮躁的投機心理。”

  創業者想要的孵化器

  熟悉産業和市場、與創業者深度合作、服務細分而專業、對創新創業有耐心等,是創業者心中理想孵化器的特徵

  “孵化器一定要搞清楚所在地産業、地域的優勢。”周殿敏説,做孵化器必須要以市場為主體,依靠領軍企業推動行業産業發展。同時,孵化器有必要跟科研院所、高校等機構有務實有效的互動。

  “一個好的孵化器應該能看到所在地區的産業資源。”匙悟科技CEO李一舟告訴記者,孵化器要與當地的産業機構和人才機構緊密結合。比如,側重網際網路創業的孵化器,如果所在地沒有相關項目和人才的集聚,就可能是一個空殼。“我們要更多關注三、四線城市,這些地方在做孵化器方面還是缺少思路。另外,建議孵化器所在地的産業環節能夠介入進來,借助當地優勢行業的力量,打造專業化的産業孵化空間,為傳統産業升級換代帶來更多機遇。”李一舟説。

  北京靈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孫翠驥希望孵化器能夠跟創業者有深度的合作和交流。他希望在孵化器內,創業者能被有實際創業經驗的人指導。這些人真正了解創業者的需求,能夠在精神上給予創業者啟蒙,同時在市場等各方面能給予實際幫助,“而不是只有在創業者成功或者馬上要成功的時候,才出來分一杯羹”。

  “我感覺國內有一些做創業投資的人心態比較著急,拿著炒股做短線的思維投資初創企業。”海外華人醫療創新者協會聯合創始人安鐘旭説,相比之下,美國的創業孵化組織的心態更加平穩,對於孵化的每個項目都非常注重發展的持久性,積極地幫忙搭線,培養每個創始人。國內孵化器更多專注于硬體上的支援,但國外非常強調軟體支援,比如人脈、給創始人很多鍛鍊機會等。

  錢蟒希望孵化器能夠具備扶助創業項目跨區域擴展的功能。“電商領域的創業項目由一個地方拓展到另一個地方時,其實是很吃力的。因為在當地可能懂相關業務的人比較少,也沒有多少可以對接的資源,需要投入許多人力物力去新地方重新組織和培訓。因此希望能有孵化器可以對接這種需要拓展區域的電商企業,幫助他們孵化本地團隊。”錢蟒説。

  清除不必要的誤解

  創業熱潮帶動了孵化器行業,吸引不同行業主體的介入,不能因為個別現象而誤解整個孵化器行業

  “創始人留美回來,很執著很努力……商業計劃書我也親自修改,可以走到今天不容易啊。”1月19日,國家級眾創空間創客街創始人莫嶸在朋友圈轉發“創客街孵化項目傑泰機器人獲得了225萬天使輪融資”文章時,發了幾句感慨。2015年7月以來,創客街為這個創業團隊提供免租的辦公空間,安排月度CEO交流會指導和項目路演,協助寫發展和融資計劃書,完善團隊組織架構,並引入天使投資機構,最終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了天使輪融資。

  與創客街一樣,目前也有一大批懷揣夢想的孵化器正與創業者一起並肩奮鬥。“對於我國孵化器,要讓市場進行優勝劣汰。最終,市場會給我們一個完美的答案。”莫嶸説。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孫啟新博士説,“現在,孵化器很熱,很多行業主體、社會組織都介入到這個圈子裏。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太好的局部現象,但不能因為這種局部現象而去誤解整個孵化器行業。事實上,中國孵化器行業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發展歷程,相對其他一些行業,規範度是很高的”。

  孫啟新指出了幾個對孵化器的誤解:有人會覺得孵化器好像誰都能做,其實各級政府對孵化器都有嚴格的認定、評審標準;有人覺得做孵化器一定會從政府拿到錢,其實獲得政府相關補助需要逐級評審,而且很多補助都是要看到有孵化成效才給予的後補助;也有人覺得,孵化器的運營主體大多是政府或事業單位,市場運營能力差,其實在2014年孵化器的政府和企業運營主體已經各佔一半,2015年企業主體已經超過了政府主體。

  “截至2016年1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已經舉辦了100期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圍繞孵化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特點、孵化器基礎理論、孵化器政策等內容,培訓了1萬人以上。目的就是為我國孵化器行業發展輸入更多優質人才。”孫啟新透露,孵化器“十三五”發展規劃不久後將出臺,進一步為我國孵化器行業指引方向。

  孫啟新這樣描述我國孵化器的理想狀態:孵化器自身有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再依靠政府補貼或者低端的房租收入,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空間,有職業化的人才運營,在為創業者提供全程優質服務的同時,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總之,希望我國孵化器向著更加規範的新興産業方向發展。

  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主任、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梅萌説:“在中國,由於大家的共同努力,孵化器今天已經演變成為一種商業模式、一種生意。這其中一個重要的轉變就是可以持續發展,跟之前政府主導的孵化器相比,有本質上的差異,這就是中國孵化器的變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