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洋電機投35億 戰略佈局新能源

  • 發佈時間:2016-04-13 07:00:07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1月,歷時接近半年的上海電驅動收購項目塵埃落定。收購方大洋電機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供應商,市場份額達到近1/3,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系統産能達到近30萬台(套)。

  讓市場頗為動容的是,凈資産僅為3.02億元的上海電驅動,大洋電機此番收購,卻溢價10倍有餘整整耗資35億元。

  顯然,這家註冊于中山的國內知名的傳統驅動電機龍頭企業,在穩健發展傳統業務的同時,正在以産業並購迅速開展外延式擴張,加快産業升級步伐,實現産業鏈條上的資源優化。

  2015財年,大洋電機營業收入突破49億元,比增10.55%,營業利潤3.72億元,比增1.86%,利潤總額達到4.34億元,比增7.58%。其中,最亮眼的莫過於大洋電機轉型重點領域:新能源汽車營業收入實現近4倍增長。

  頻頻收購實現外延式擴張

  上海電驅動收購項目完成資産交割,整個收購項目總價超過35億元,其中現金支付近8億元,另外27億元通過發行股份方式向對方支付。市場上曾有聲音質疑此次收購,有券商就曾指出上海電驅動的凈資産僅為3.02億元,大洋電機溢價10倍收購,是“土豪式收購”。

  但此番收購行為,在大洋電機看來,卻並非任性之舉,更不是孤例,而是基於産業升級的戰略佈局。

  2009年,大洋電機開始介入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系統産業,開啟公司産業轉型升級戰略。2011年,大洋電機收購蕪湖傑諾瑞,開始涉足車輛旋轉電器領域,近兩年又先後完成收購北京佩特來和美國佩特來,全面介入車輛旋轉電器領域,奠定了大洋電機産業轉型升級堅實的基礎。

  該公司認為,上海電驅動交易是在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系統業務方面的一次重要整合。交易完成後,大洋電機與上海電驅動將在研發、供應鏈管理、客戶資源等多個方面産生協同效應,公司新能源汽車事業板塊的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強。

  採訪中,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熊傑明認為,大洋電機的收購並購等資本運作,從來都是緊緊圍繞公司主營業務進行,一切資本行為均是基於該公司産業轉型升級與資源整合優勢的考慮。

  以財報期內的上海電驅動為例,之所以高溢價進行收購,正是看中了上海電驅動的研發能力。據了解,上海電驅動自2008年成立以來,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國家新能源汽車産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直接主持10多個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及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工作。並購後,大洋電機將因此擁有超過150項新能源汽車專利。

  財報期內,大洋電機還著力打造新能源車輛運營平臺業務,通過參股中新汽、泰坦能源、小豬巴適、客貨運企業等,整合多方資源。經過多年的産業轉型佈局,公司已形成家電及家居電器電機、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系統、車輛旋轉電器、新能源車輛運營平臺四大業務板塊的佈局。

  “三駕馬車”産業佈局清晰

  按照大洋電機2015年財報,目前該公司構建了家電用電機、車輛旋轉電器、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運營)三大主業,收入規模分別約26億、17億、14億元(其中上海電驅動約10億元並未納入該報表)。

  家電業務受宏觀經濟影響整體有所收縮,但仍是其權重業務,家電業務整體營收佔比超過43%。而繼2014年收購北京佩特來後,2015年繼續全資並購佩特來美國母公司,主攻乘用車旋轉電器業務的傑諾瑞實現營收5.2億元,同比增長46%,遠超同行業平均增速,商用車板塊也有望得通過佩特來得到拓展。

  完成上海電驅動收購後,大洋電機已經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龍頭,另一方面也加速搭建新能源車運營平臺,拓展包括充電設施、運營服務、融資租賃等業務,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生態圈的雛形已成。

  一方面不斷改進技術,加快自動化、智慧化的産業化發展,提高生産效率,實施節支增效計劃,實現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通過産業並購開展外延式擴張,加快産業升級步伐,實現資源優化。大洋電機同時擴充及完善公司發展戰略,保持傳統業務的穩定發展,加快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系統業務發展,整合車輛旋轉電器業務,著力拓展新能源車輛運營平臺業務。

  而繼2014年收購北京佩特來後,2015年4月7日又完成了收購其母公司美國佩特來100%股權。據熊傑明介紹,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美國佩特來是全球前三的車輛旋轉電器公司,生産包括軍用産品、船用産品和大功率産品等,主要客戶包括卡特彼勒、戴姆勒等重型汽車廠商。收購完成後,將整合佩特來和傑諾瑞的技術和業務,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車輛旋轉電器供應及服務平臺,2015年內美國佩特來已經成功扭轉數年來的虧損狀態,實現扭虧為盈,2016年預計整體旋轉電器業務營收增速將達12%左右。

  年內新業務將佔半壁江山

  大洋電機是國內家電用電機的龍頭企業,擁有5000萬台套産量,該公司60%的家電用電機産品用於出口。“2015年我們在墨西哥開設了新工廠,生産人力成本降低同時,出産地更貼近我們的客戶,節約了大量的運輸成本。”熊傑明透露,2015年,為了應對空調行業、白色家電需求的萎縮,該公司採取了生産線自動化升級、海外設廠、投放新産品等一系列的節支增效措施。

  雖然通過系列措施將非空調用電機的營收與毛利率分別增加至2.09%與4.33%,但由於佔比較大的空調用電機的營收減少15.07%,致使傳統電機總體表現仍然欠佳。2016年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化解房地産庫存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而這被家電用電機業視為業態積極信號。房地産銷量的持續上升將刺激家電需求,熊傑明預計2016年國內白色家電的需求會有一定增長,國內市場將成為支撐傳統業務的增長點。

  車輛旋轉電器業務是大洋電機僅次於家電用電機的傳統業務,2015年實現總營收17億元,接近總營收的三分之一。而該業務主要分為乘用車和商用車板塊。主攻乘用車旋轉電器業務的傑諾瑞實現營收5.2億元,同比增長46%,遠超行業平均增速,獲得奇瑞、江淮、北汽福田A級供應商資質並通過了一汽大眾潛在供應商審核。主攻商用車板塊的北京佩特來受商用車細分行業不景氣、去年下半年在俄羅斯印度等海外設立全資子公司增加成本開銷影響,全年營收下降14%,凈利潤下降47.5%。

  2015年,大洋電機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392.43%,另外國內兩大龍頭新能源車廠已與大洋電機進行深度綁定。大洋電機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滲透並不限于生産和研發。2015年,除了參股中新汽、泰坦能源等眾多企業,大洋電機還投資設立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基金,以此熊傑明將2015年稱為“大洋電機新能源車輛運營平臺元年”。

  以資本運作大舉進攻新産業領域的同時,大洋電機的産業結構也因此得到了優化與升級。熊傑明表示,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系統的營業收入有望從財報期內的15億元,增長至25億元。大洋電機傳統電機業務收入從2010年佔比約80%下降到目前的39%,收購美國佩特來和上海電驅動之後,預計2016年車輛旋轉電器和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的收入將與傳統電機相當。

  “中山模式”將複製10個城市

  中山明年將建成近一萬個充電樁

  數年來大洋電機在中山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目前全市有近2000台新能源汽車在運營,車型涵蓋公交車、計程車、乘用車、通勤車和物流車等城市功能性用車,合作的車企包括金旅、福田、金龍、中通、長安、廣汽、海格、上汽大通等。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已經建成充電樁700多個,大型加電站4個。但根據記者調查發現,充電樁主要集中在醫院、政府辦公區域停車場等公用設施當中,市民利用率較低。“我們的目標是在2017年前,在全市覆蓋近1萬個充電樁。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在起步階段,這個階段要實現盈利比較困難,主要是以開拓用戶、搶佔市場為主。”熊傑明説。

  而由新能源汽車産業基金參股的“小豬巴適”也將在近期落地中山。“小豬巴適”是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訂制服務供應商,“小豬巴適的引入有助於提高新能源汽車的運營平臺的效率。而隨著網際網路用車系統的引入,我們的全産業鏈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就會基本成型。”熊傑明將這個包括新能源汽車供應、充電站樁建設運營、新能源汽車租賃、運營以及網際網路定制用車的一體化服務稱為“中山模式”。“兩至三年,我們希望將‘中山模式’推廣到全國地區的10個城市。”

  南方日報記者 覃素玲實習記者 伍傑

大洋電機(002249)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