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家門口的“綠色銀行”

  • 發佈時間:2016-04-12 06:02:3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喲嗬嗬嘿!打起喲嗬嘍起風,細妹生來愛唱歌,唱歌就唱採茶歌,歌聲飄進牛角垅……”日前,在江西省龍南縣“虔心小鎮”生態農業萬畝有機茶園裏,一場熱鬧的客家山歌會拉開了新茶開採的帷幕,幾百名身著客家服飾的採茶女唱著古老的客家採茶山歌走入茶園,採下今年的首片茶葉。

  記者在茶園看到,漫山種植的一壟壟茶樹蔥郁茂盛,竹林連接成片,滿山儘是翠綠。但是誰能想到,在7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2009年,恒泰集團總裁謝曉明從福建商人手裏流轉到這片林場,並給它取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虔心小鎮”。通過科學規劃和經營,如今的“虔心小鎮”早已變成擁有萬畝生態茶園,4萬畝毛竹林和年出欄50萬隻土雞的集農業生産和生態旅遊的基地,成為繼臍橙之後,展示贛南綠色發展的一張新名片。

  “虔心小鎮”是如何打造這張名片的呢?文化先行,深度挖掘傳統價值。據“虔心小鎮”虔茶基地負責人廖承龍介紹,“虔”是古贛州的稱謂,虔茶有千年曆史。在宋朝,虔州居全國十三大茶産區之首,其中“泥片”為貢茶,“芥香”曾被譽為全國第一香。今年的開園在繼承以往傳統禮儀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客家人獨具特色的山歌對唱。“把原生態的客家山歌在茶園裏演繹,目的是讓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實現贛州古代茶文化的發掘與整理,讓它為現代産業增添文化價值。”當地民俗專家廖小鳳説。

  科技創新,土地套種模式提産品品質。在茶園裏,記者發現茶樹中套種著大量紅豆杉。“茶園大量套種紅豆杉,類似珍稀樹種與茶樹同生同息,能利提高茶葉品質,可以説這是我們的首創。”廖承龍解釋,他們還在茶園裏種植了山蒼籽等香料植物,以實現生態防蟲,而茶園周圍間隔生長著幾萬畝毛竹林,既蓄養水源,又可維護茶葉生長小氣候。由於品質好,去年“虔心小鎮”有機茶産量5萬公斤,銷售收入過億元。目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已在“虔心小鎮”設立研究示範基地,基地將主要研究亞熱帶生態農業資源植物篩選及試驗,為“虔心小鎮”以及我國亞熱帶區域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提供技術和研發支撐。

  管理給力,打造農民“家門口的綠色銀行”。“虔心小鎮”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由企業提供茶苗、技術,對茶園進行統一管理,並與農戶簽訂鮮葉收購合同,統一加工銷售,實現産業化發展。同時,依託良好生態環境打造了集自然風景、田園風光、客家民俗、虔茶文化為一體的家庭休閒度假體驗式基地,推進茶産業向休閒産業升級,拉伸生態産業鏈。“山地流轉給茶場,我們得到了一筆流轉費,自己還在茶園上班,包吃包住。”49歲的東坑村村民謝曼鳳高興地説。目前,“虔心小鎮”各項目已吸納周邊上千名農民就業。採茶季節,茶場還要聘請2000多名臨時採茶工。“虔心小鎮”拓展了現代農業多種功能,既保護了生態,又帶動了旅遊和扶貧工作,成為農民致富的“綠色銀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