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三菱、三井首陷赤字 資源型貿易模式或將終結
- 發佈時間:2016-04-11 10:02:00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網4月11日訊 據日媒4月9日報道,日本三菱商事和三井物産陷入赤字,傳統的資源貿易之路陷入困境,兩家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綜合性商社開始謀求非資源貿易發展之路。
三井、三菱自成立以來首陷赤字
據悉,日本三菱商事于近日公佈了三菱集團2016年3月份(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的合併決算,決算顯示三菱公司2016年3月份最終虧損1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9.7億元)。這是三菱商事自1954年經歷財閥解體,重新確立集團新體制後的首次赤字。
事實上,三菱商事原本預計能實現3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9.4億元)的盈利,然而由於國際市場資源價格持續走低,三菱商事不得不對全球範圍內各項事業的資産價值進行重新評估。據了解,評估結果顯示,三菱的資産損失額高達4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7.14億元),其中智利的銅礦開採事業損失2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7.44億元),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開採事業和鐵礦開採事業分別損失4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93億元)和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94億元)。
日本三井物産也存在相同情況,原本預計能實現19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3.62億元)盈利,卻出現了自1947年三井物産成立以來的首個赤字,赤字額達7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1.86億元)。三井物産對全球範圍內開展的各項事業的資産價值進行重新評估後發現,損失額高達26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5.48億元),其中智利的銅礦開採事業損失11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8.77元),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開採事業和鐵礦開採事業分別損失4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93億元)和3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93億元)。
除了這兩家日本最大的商社之外,日本住友商事,丸紅商事也在資源貿易上有所損失。據悉,住友商事在鎳開採事業上損失77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046億元),丸紅在墨西哥灣的油田開採事業上損失73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3.65億元)。日本各大集團在資源型貿易上相繼出現赤字。
但與這些企業相反,日本伊藤忠商事由於將貿易中心放在服裝,食品等非資源型貿易上,最終實現了自成立以來的最高盈利額,高達3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7.34億元)。
資源型貿易受資源價格波動影響大
日媒指出,在勢頭良好的情況下,資源型貿易確實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自2000年以後,日本各大商社靠著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的良好勢頭,在資源型貿易上紛紛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資源貿易領域實力強勁的三井物産的2012年3月份盈利額高達4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9.2億元)。三菱商事在2010年至2015年的5年時間內達到了2兆日元(約合人民幣1196億元)的盈利總額,其中大約6成盈利額來源於資源型貿易。
但是,隨著資源型貿易規模的逐漸擴大,其不穩定因素也會不斷增加。三菱商事社長小林健表示,隨著在資源貿易領域的資産規模不斷擴大,受到投資資金不斷流入的影響,資源價格變動也變得異常激烈。三井物産社長安永龍夫也指出,雖然三井在投資之前已經做出了嚴格審查,但卻沒有預料到資源價格出現了如此巨大的下跌。這種損失確實難以避免。
三井和三菱的赤字也充分證明,資源貿易的大規模投資在享受高回報的同時,也將承擔巨大的風險,而這種風險所帶來的打擊可以説是非常嚴重的。
光靠資源型貿易行不通
那三菱、三井應該從此次虧損中吸取怎樣的教訓呢?顯然,企業光靠資源型貿易進行發展是行不通的,所以應該對企業的貿易模式進行改革。
而改革的最好範例當屬在今年實現3300億日元盈利的日本伊藤忠商事。伊藤忠商事從2013年開始將貿易中心轉向非資源貿易。2015年從美國頁巖油事業撤離,並不斷開展食品、纖維等非資源貿易。同年又與中國中信集團開展合作,取得巨大收益。
不過,日媒也在報道中指出,全部放棄資源型貿易並不現實,當前資源價格雖一直低迷,但隨著發展中國家對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資源價格上漲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應對資源型貿易和非資源型貿易兩手抓。(孫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