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大豆進口量較多 國産大豆錯位發展拓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4-11 07: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喬金亮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是國際豆類年,人們對大豆格外關注。這些年,我國大豆進口量較多,2013年、2014年、2015年連續突破了6000萬噸、7000萬噸和8000萬噸的水準。去年大豆進口達到8169萬噸,這是世界大豆貿易量的70%,佔國內消費量的87%,在所有農産品中進口依存度最高。

  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採取了積極措施,努力穩定大豆生産。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大豆生産出現了滑坡。但近3年我國大豆每年消費的增量約800萬噸,國內每年産量才1200萬噸。專家分析,需求增量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飼料豆粕,二是食用豆油,三是食用大豆。預計今後5年到10年,這三方面依然呈現剛性增長趨勢,但年均增量會下降,不會像前幾年增速那麼快。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還要不要發展國內大豆生産?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潘文博説,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源,也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還是種地養地結合的重要倒茬作物。而且,我國是大豆原産地,種植歷史悠久,消費文化底蘊深厚,豆製品在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綜合考慮大豆的食用特性、生態功能和種植替代性,我們認為應該保持大豆生産的穩定,不能輕言放棄大豆”。

  那麼,國內大豆生産應該如何定位呢?潘文博認為,大豆産業發展的定位就是要滿足國內食用大豆的需求,同時構建用地養地相結合的耕作制度。這不是追求大豆的自給水準,也不是與進口大豆相抗衡,目的是形成國産大豆與進口大豆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格局。

  據介紹,近期農業部將下發《關於促進大豆生産發展的指導意見》,目標就是“一擴大”“三提高”,“一擴大”是擴大種植面積,“三提高”是提高單産、提高品質、提高效益。為推動國內大豆産業發展,農業部將調整優化佈局,把“鐮刀彎”非優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調下來,推行玉米和大豆輪作;推進科技創新,在東北、黃淮地區選擇一批縣開展大豆綠色高産高效示範,創建一批高産高效示範典型;完善大豆的扶持政策,主要是完善目標價格政策;建立優質大豆保護區,重點保護大豆的種質資源,保護生産能力,保護生産主體;科學引導健康消費,鼓勵居民合理食油、用油。(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