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産大豆變被動為主動

  • 發佈時間:2015-11-09 08:30: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繆翼

  在記者採訪國家大豆産業技術研發中心首席科學家韓天富的時候,他收到南美種子公司的資訊,對方希望與我國大豆科研院所進行合作洽談。這説明,我國大豆育種基礎研究工作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是時候‘走出去’,進行品種輸出、技術輸出、資源輸出了。”韓天富説。

  産業形勢

  轉折期到了,國産大豆“時來運轉”

  據國家大豆産業技術體系2014年度大豆産業技術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大豆生産繼續全面下滑,初步估計大豆種植面積約1億畝左右,比上年減少7.1%~8.6%,這是2009年以來連續6年大豆種植面積的下降。大豆産業現狀似乎有點兒“慘”。

  然而,就在不久前,農業部明確明年東北4省(區)要力爭實現調減玉米麵積1000萬畝以上的目標,這對大豆産業來説,絕對是利好。

  關於這1000萬畝,不一定都給了大豆,但比起增加了數十倍的需求量,想想去年7114萬噸的進口量,即便這1000萬畝全部改種大豆又何妨。

  據韓天富分析,國內大豆生産的變動主要取決於黑龍江、內蒙古、安徽和河南4省(區)的生産情況,2014年以前,東北大豆種植面積變動佔全國大豆面積變動的80%以上。大豆種植面積在連續6年下降後,純價格因素或者種植效益因素的作用開始減弱,技術因素的作用逐漸增強,如輪作倒茬、種植習慣、競爭作物玉米的用工和烘乾限制、過度種植玉米的經營風險等因素有利於維持並進一步擴大大豆面積。

  近年來,日益嚴峻的黑土退化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眼下,許多黑龍江農民達成了普遍共識,那就是,糧豆輪作既增産增收又能培肥地力。

  據了解,為了提高農業生産的綜合效益和土地的耕作品質,農業部在東北推行了“糧豆輪作”項目,北安市就是試點之一。“我們今年落實輪作面積2.7萬畝,每畝補貼150元,農民都歡迎。”北安市農業局副局長王德友説。

  糧豆輪作就這樣被農民所接受和歡迎著,大豆的春天還會遠嗎?

  品種結構

  豆腐、豆漿……都是國産非轉基因大豆

  目前,進口轉基因大豆已佔據國內80%的市場份額,這不得不讓消費者心中存有疑惑:超市裏銷售的大豆油大都是轉基因的,豆腐、豆漿等等豆製品也是轉基因的嗎?其實,從國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都是用來榨油的,而百姓直接食用的豆製品全部都是國産非轉基因大豆品種,且以高蛋白類型居多。

  韓天富告訴記者,美國大豆和我國大豆的育種方向是不同的,和國外出油率高的大豆比,我國大豆的優勢是蛋白含量高、天然基因、適宜食用。“獲取競爭中的主動要在比較優勢上發力。”韓天富一語中的,“在進口大豆時我們也對類型做出規定,目前只進口用於加工的品種。”原來我們吃到的豆腐、豆漿……統統不是轉基因。

  “所謂百里豆千里麥,大豆的區域性非常明顯,每個區域都有適合的主栽品種。由於晝夜溫差、光照等外界因素影響,黃淮海及以南地區更適合種植高蛋白品種,而在東北種植的大豆含油量則相對較高。”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孫石介紹告訴記者,通過育種選擇,可以培育出高蛋白、高油、高異黃酮、低豆腥味、低抗營養因子、豆奶風味品質好的大豆品種,育种家在選育品種時會針對需求有所側重。

  育種研發

  傳統道路有力量,新技術有儲備,滿足多樣化需求

  大豆便於種植管理,還能培肥地力,但每畝收益不到玉米的一半,農民賺不到錢自然不願意種。

  在種植面積有限的前提下,提高單産是王道。

  在國家大豆黃淮海區試主持人、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存祥看來,品種、環境、栽培是決定大豆單産高低的3個關鍵因素。“其中,品種是根本。”吳存祥説,“好的品種對大豆高産的貢獻率能達到40%,因此,培育高産品種是擺在眼前的迫切需求。”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國共選育出2062個通過審定的大豆品種,覆蓋了全國所有大豆産區。“目前品種的單産還是可以的,參加區試品係的單産就能達到每畝180公斤~200公斤。”吳存祥告訴記者,也就是説,我國大豆育種水準在傳統道路上是有力量的,能滿足多樣化的需求。“作科所選育的‘中黃35’就是一個典型高産品種,在新疆地區採用滴管結合水肥同步技術,已經連續4年創造了畝産超400公斤的紀錄,其中2012年創小面積畝産421.37公斤的全國大豆高産紀錄。”

  我國不僅是大豆種質資源最多的國家,也是大豆基因資源最富有的國家,還是最早利用現代育種方法培育大豆的國家之一,一直以來對大豆育種都非常重視。吳存祥透露,近年來,我國大豆分子育種技術研究正在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水準,經過多年積累,關鍵性狀基因克隆、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分子設計育種研究等得到全面發展。在大豆分子育種技術基礎研究方面,通過對7份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豆進行從頭測序和獨立組裝,構建出收割野生大豆泛基因組,在全基因組水準上闡明瞭大豆內(種)間結構變異的特點。發掘出野生大豆特有的優異基因,為闡明人工選擇過程中大豆育成品種的基因變異提供了重要線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