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大豆成本高致進口豆涌進 東北大豆銷售陷窘境
- 發佈時間:2016-01-06 08: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大豆進口過剩四千萬噸 東北大豆銷售陷入窘境
2016年是“國際豆類年”,然而蜂擁擠入中國市場的進口大豆卻讓中國産大豆“找不著北”了。
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1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為739萬噸,1~11月為7257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5.4%。在此情況下,國産大豆銷路堵塞。
“2015年預計全年進口超過8000萬噸,供應量超過9235萬噸。”據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透露,按人口比重測算,我國應消費大豆5225萬噸,而供應量多出了4000萬噸,當然會導致國産大豆無處銷售。
“大豆是市場化程度很高的一個農産品品種,從供求關係來看,中國大豆成本確實高於國外,市場會驅使海外大豆源源不斷進入。”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副研究員何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用全球視野來看,進行海外産業鏈的拓展和深耕是值得鼓勵的。”
過半豆農銷售不暢
國內的大豆市場正在進行一場“越吃越肥”的貪吃蛇迴圈。
隨著植物油消耗的明顯上升,進口量亦隨之劇增,而與此同時,中國的大豆自給率卻達到了史上最低。
從2002年到2013年,中國的植物油年消耗量翻了一番,從不足1370萬噸增加到2013年的2875萬噸,而據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朱晶撰文指出,大豆自給率萎縮至不足15%。
與此同時,中國的大豆對外依存度在急速“飆高”,據《2014年大豆市場年報》顯示,近六年以來,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均超過80%,2013/14年度大豆對外依存度達到86%左右。
2014年,中國大豆進口量為7300萬噸,約佔世界大豆産量的20%,已經超過中國人口數量佔世界人口數量的比例。據王小語計算,預計2015全年進口超過8000萬噸,供應量超過9235萬噸,而2014年世界人口71億,我國人口13.6億,我國佔世界人口19.1%,2013/14年度世界大豆消費量2.7億噸,按人口比重測算,我國應消費大豆5225萬噸,而供應量是9235萬噸,多出了4000萬噸。
過剩流動的進口大豆,擠佔了剛上市不久的東北大豆的銷售通路。
當前,黑龍江省新豆上市兩月,而黑龍江省豆農手中大豆僅出手四成左右,還有過半大豆在農戶手中,多半農戶在觀望。
“當前國産大豆成本高、競爭力弱于進口大豆,而當前大豆貿易也沒有採取配額等手段進行調控,從國內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政策走向來分析,政府對大豆也只是通過目標價格改革在市場中進行調控。”何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因此大豆是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農産品品種,在此情況下,目光應該放到海外,鼓勵拓展海外産業鏈,鼓勵企業通過投資與貿易並舉的手段提升競爭力,現在是以貿易為主,將來要鼓勵投資,通過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結合,深耕産業鏈,與益海嘉裏等巨頭在全球公平市場上競爭。”
大豆熊市勢頭持續
2015年是大豆“多災多難”的一年,而這樣的勢頭恐怕將持續到2016年。
2015年,大豆在全球範圍得到了豐收,進口價格隨之下行,截至11月末,CBOT主力合約大豆收盤價882美分/蒲式耳,較去年同期下跌133美分/蒲式耳,跌幅達13.1%。
而在國內,剛失去臨儲支撐的國産大豆又遭遇廉價洋豆圍堵,價格更遭壓跌,銷路不暢,截至11月末,産區磅秤國標三等大豆收購價格3600元~ 3700元/噸,較去年同期下跌900元/噸左右,跌幅達19.78%。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近兩年全球大豆主産國美國、巴西的大豆種植面積和單産水準不斷提高,加之天氣利好大豆生長,導致全球大豆的産量持續創出新高,全球大豆的供應非常寬裕,全球大豆的期末庫存和全球大豆的庫存消費比維持歷史高位。龐大的供應壓力難以釋放,成為壓制2015年全年國內外大豆市場走勢的主導因素。
華泰期貨分析師認為,2016年除非巴西遇到極端天氣導致産量大減,否則全球大豆期末庫存增加的局面還將繼續,在全球供給寬鬆的背景下,美豆自身出口需求不佳,2016/17年度庫消比也可能繼續上升,因此可得出美豆將弱勢運作的判斷。
農業部農業全産業鏈分析預警團隊判斷認為,2016年全球大豆供給依然十分充足,而隨著進口持續增加、國內油籽生産持續下滑,2016年食用油自給率可能降至25%左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