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5毛份子錢帶來好村風

  • 發佈時間:2016-04-11 05:38: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不久,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南太合村村民劉飛新婚大喜。翻開他的結婚禮金簿,記者發現鄰里鄉親隨的份子錢都是5角。“也有隨100、200塊的,俺就留下5毛,把剩餘的錢找給他們,錢給多了,反而覺得生分了。咱不能壞了老輩子定的規矩。”劉飛的母親劉桂美説。

  時下,不少人不堪忍受沉重的人情負擔,把親朋好友的鮮紅請帖戲稱為“紅色罰款單”,但在有著900人的南太合村,村民對紅白喜事隨禮只隨5毛錢。這個堅持了30多年的“老規矩”,為南太合村村民減了負。

  1984年,時任南太合村支部書記的路宏源定下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辦紅白喜事村民一律給5毛錢禮金。曾有一兩名村民將禮金漲到2元,但事後遭到異議,就再沒有人破壞規矩。如今,5毛錢的禮金成了全村人最大的驕傲。

  在村民李芳美看來,感情不是用錢買來的,5毛錢的禮金讓大家都輕鬆,“關鍵是消除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攀比心理,還節省了家庭開支”。

  30多年來,南太合村一直堅持簡辦紅白事。“村裏每年的紅白喜事有15個到20個,照著老規矩簡辦,一年至少能省下20萬元至30萬元。”南太合村紅白理事會成員路榮發告訴記者。

  “辛店街道東夏社區的曹軍給兒子在社區小食堂擺婚宴,自帶食材,才花了2000多元,照樣風風光光、熱熱鬧鬧。”路榮發説。現在,紅白喜事簡辦的新風已走出南太合村,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整個臨淄區群眾的觀念。

  從去年起,臨淄區推廣“農村移風易俗工程”,全區12個鎮、465個行政村全部成立紅白理事會。這一舉措,旨在讓全區紅白喜事按一個標準操辦,剎住農村隨大禮的歪風,為群眾減負,推動養成重情輕禮、純潔交往的良好民風。

  標準有了,但如何實施?誰來監督?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再好的標準也不過是一紙空文。“紅白理事會是個稱心的‘大管家’,都是義務幫忙,紅公事簡辦,白公事一律按統一的章程辦。以前一場喜宴起碼花費兩三萬元,現在幾千元就行;經村裏紅白理事會辦理的喪事,每例平均花費1100元至1200元,比傳統殯葬節省1萬多元。而且事情都交由紅白理事會辦,我們也省心、省時、省錢。”村民張恕林説,各村紅白理事由村民民主推薦産生,由村裏德高望重、善於協調溝通的村民擔任。臨淄區還出臺獎補政策,對按規定簡辦喪事的村,每年給予一定補貼。

  “與其大操大辦葬禮,不如在老人生前好好盡孝。以前,比的是誰辦喪事排場大,現在,都比誰每月給老人的生活費多。村裏再也沒有出現因鉅額喪葬費用分擔不均鬧矛盾的現象,也沒有發生一起因不孝引起的糾紛。現在,節假日期間,提著大包小包回家看老人的越來越多了。”談到新民風,西關村紅白理事會成員謝大傑一臉喜悅。

  今年2月,臨淄區表彰了10位道德模範和120名“身邊好人”代表,其中就有齊陵街道楊西村的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李世亮。6年前,他的母親患重度老年癡呆,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他用細緻耐心的照顧,讓母親安享晚年。在臨淄,眾多像李世亮一樣的普通人成為好人“明星”。

  目前,臨淄已經評出區級身邊好人2000名,村級身邊好人11.7萬人。由170余名優秀團幹部、青年志願者和1200名返鄉大學生組建的志願宣講隊伍,還將身邊好人的事跡整理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在村居、機關、學校等巡迴宣講,覆蓋受眾38萬餘人,臨淄也成了山東首批鄉村文明行動示範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