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一鎮政府規定一桌酒席不超300 煙10元以下
- 發佈時間:2015-10-28 07:14:00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陜西省大荔縣許莊鎮,過去一年執行“紅白喜事理事會制度”。誰家有紅白喜事,村小組組長就拿著“告示牌”挂到事主家門口公示標準。“聽説黃曉明結婚花了幾個億,如果在我們村辦,想張(陜西方言)也張不起來”,有人説;但移風易俗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有人覺得標準太苛刻,甚至跑到鄰村設宴席。
10月21日,大荔縣許莊鎮中漢村五組組長胡趙鎖,在家裏翻找那塊《中漢村紅白理事會通告》牌,最後,在家裏一間閒置房子內找到了。通告中規定,誰家結婚或老人去世,每桌飯不能超過多少錢,每盒煙不能超過多少錢,每瓶酒不能超過多少錢等等。
胡趙鎖説,這些內容已執行一年多,全村30多次婚喪都辦了,絕大部分人已經將此爛熟於心,這塊《通告》牌似乎用處已經不大了。
紅白喜事簡辦
鎮幹部提議村紅白理事會定“新規”
今年51歲的王林,是大荔縣許莊鎮中漢村的黨支部書記。他開創執行了紅白理事會制度。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他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記錄了全村30多次紅白喜事的具體情況。
在關中,一般將結婚稱為“紅事”,將人去世稱為“白事”。大荔縣,從古至今,這裡農作物發達,吃穿不愁,由於歷史傳統,婚喪嫁娶大操大辦日益嚴重。
去年7月份,許莊鎮紀委書記劉新中找到王林説,能否找來一些村兩委會幹部以及村裏的“鄉翁”(紅白事的執事),“一起來商量些事情”。
劉新中“要商量的事情”,是打算在各村開展移風易俗,簡辦紅白喜事。“有些家辦事鋪張,搞得村裏其他人遇到紅白喜事壓力很大”。
為了徵求大家的意見,村裏印了330份傳單,送到每戶家裏,結果大部分人都支援。於是,村裏的紅白理事會就成立了,理事長是村黨支部書記王林,副理事長以及成員均是一些村兩委會幹部。
2014年8月5日,制定的新規開始實施。實施原則還比較詳細:比如擺宴席,一席七個涼菜,熱菜一品一盤,飯席(主食菜)四菜一湯;還規定煙不能超過5元一盒,酒不能超過30元一瓶;紅事不能向親屬索要財物,新人進門擋車擋門只能索要水果糖;紅白事不得放煙花,不得請商業演出等。
“不是事主摳門”
誰家擺酒席通告牌挂誰家門口
新規矩實施沒幾天,王林的堂弟王孝宏的兒子考上大學,要請客。
前一天晚上,王林不放心,專門到堂弟家交代,一定不要“犯規矩”。但第二天宴席還是發生了一點點摩擦。本來一席是7個涼菜2個熱菜,但上熱菜時,王林發現上了5個熱菜。“這不是明顯破壞規矩嗎,況且還是第一次執行新規,雖然鄉親們不説,但誰心裏都清楚怎麼一回事”,王林説。
王林最後硬是要求將多加的3個熱菜退下去。一席人面面相覷,看著弟兄倆頂牛。堂弟覺得很沒面子,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搭理這位堂兄。
事後王林覺得,這種改革還需要一個過程。於是讓每個村裏的小組長制了通告牌,誰家有事宴請親朋好友,就讓小組長將牌子挂在誰家門口。華商報記者看到,村裏的通告牌簡單明瞭一目了然,“目的是告訴事主的親朋好友,不是事主家吝嗇摳門,而是鄉規村約難違”。
萬事開頭難。王孝宏按照規矩辦事,接下來就較順利,多數人都按照約定飯菜、煙酒標準執行。
“有些有經濟實力的人,不太贊同這種近乎苛刻的標準。一輩子就一次的事情,大家都想辦的漂亮一點”,一些鄉翁説。
規矩不能破
有人過事想加倆菜 只好到外村擺酒席
今年8月初,村裏“鄉翁”胡建平給兒子結婚,申請擺宴席。只有一個要求,加兩個大菜。
10月25日,胡建平告訴華商報記者,兒媳婦娘家不是本地人,“才結的新親,村裏規定每桌席不能超過240元錢,7涼2熱哪像結婚,端出來讓人家娘家人笑話”。
“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再加上兩個大菜,也就是兩個好一點的熱菜”,胡某説。但村上強調不能“壞規矩”,如果非要加菜,就不能在村裏擺席。
胡建平説,“我是跑運輸的,雖辛苦,但收入能好一點。一輩子就這一回大事情”,可是“大家説不行,我也沒辦法”。
最後胡建平不得不到鄰村擺席。“在鄰村擺席也就是菜好了點,煙酒還是按規矩上的,為這事給親家解釋了多次”。
對此,“鄉翁”胡仁厚説,一些村民對村裏的這個新規矩不能完全理解,“這種制度有點一刀切了”。胡仁厚是今年才從其他村合併到中漢村的。原來他們村叫八岔口村,合併到中漢村叫中漢村第六組。他説,現在大肉價格賣到15塊錢,而一桌飯菜240塊錢,“應根據物價上漲而上調”;其次現在農村人行禮比過去“行情漲了”,每人行禮都是50元、100元,一桌席面連煙酒才300元錢,“讓客人覺得不划算”,特別是外地的客人,“感覺這裡風俗摳門”。
鎮政府調研
多數村民認為“能規範一下也行,大家都差不多最好”
劉新中説,“我們搞這個紅白喜事新規矩,就是想倡導一種風氣,不管是在外面幹多大的事,只要在村裏辦紅白事,都必須按照村裏規定辦”。該鎮統計一年中全鎮紅白喜事支出1200萬元,至少能省三分之一。
華商報記者了解到,幾百字的《紅白理事會程式》,當地鎮政府出臺前,做了大量調研,形成相關的材料就有三大本。
該鎮一份《農村人情消費攀比奢靡之風的思考》提到:隨著經濟發展和群眾收入不斷收高,一些人開始了攀比的人情關係消費,父母大壽、新生兒滿月、升學、參軍、蓋房上樓板、喬遷、訂婚、結婚等,都隨份子幫忙,許多人不勝其煩,“遇到辦事家家頭疼,辦小了怕人笑話,大辦又勞民傷財”。
鎮政府為此專門組織進村入戶調查,一張《農村人情關係消費(門戶、隨禮)調查表》,不僅登記被調查家庭的一年收入,也登記一年的人情消費。有一家年收入5.2萬元,而當年的人情消費就達9700元,近乎佔1/5,大部分家庭在1/7到1/10。只有一戶村民年收入15萬元,人情消費7100元。
另一份《農村紅白事花費調查表》,對村民過事的飯菜、煙酒、租車、鑼鼓等統計,顯示大部分家庭婚禮宴席及相關開支,一般2萬元左右。
在白事中,除過酒席不算,喪樂和打墓的開銷就在4000元左右。
村民對這些開支的看法,一般認為“是風俗,隨禮也是表示關係遠近,人情世道”、“禮尚往來,這次你給我隨份子,下次我再還回去”。
但是,被調查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幾年花銷越來越大,成了負擔”。大部分人覺得“能規範一下也行,大家都差不多最好”。
鎮政府發文
酒席、車輛、場所、鞭炮等紅白喜事咋辦都有規定
2014年9月26日,許莊鎮政府下發【2014】46號文件,這份以鎮黨委和鎮政府下發的文件叫《關於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移風易俗操辦農村婚喪喜慶事宜的實施方案》,文件將紅白事從“程式控制”“酒席控制”“車輛控制”“場所控制”“鞭炮控制”“樂隊控制”等都做了一一規定。
比如在程式控制上就提到:減少“攔擋婚車”、“壓轎”、“闖門”等討要紅包的開支;淡化“請女婿”、“回門”等舊習俗,提倡發短信、打電話等新風氣。
在“酒席控制”中規定:每包煙10元以下,每瓶酒30元錢以內,每桌飯席240元以內。
“車輛控制”要求:不租賃豪華車輛,迎親車輛不得炫耀繞遠路、嚴禁封路擾民,提倡同村婚嫁不使用車隊。
“場所控制”提到,提倡露天舉行宴賓和典禮,嚴禁阻礙交通、擴大規模和豪華佈置,使用彩虹門不得超過2個。
“鞭炮控制”要求,當天放鞭炮控制在100元錢以內,婚車進村嚴禁放超100響的鞭炮和大威力炮,提倡音樂鞭炮。
“樂隊控制”中,限制樂隊人數8人以下,嚴禁樂隊表演低俗節目,嚴禁噪音擾民。
在白事上,規定一律取消事前宴請村“兩委會”幹部、紅白事理事會理事和辦事人員吃席飲酒,改成茶果、簡餐招待,提倡5天內安葬;提倡按照輩分集體統一祭奠,甚至對送花圈都定位“小型紙質”花圈。
劉新中説,政府制定的是宏觀的政策,各個村按照自己的經濟收入和實情,制定具體標準。記者發現,有的村經濟條件較好,就定位每盒煙不超10元,差一些的村,就規定5元錢一盒。
同時,該文件還提到,因為物價上漲等原因,標準可以3-5年調整一次。
村民調侃
“黃曉明結婚,如在我們村辦,想張也張不起來”
過去誰家過喜事,新娘接回來了,村裏人就在村間道路上拉起一道道紅毛線,一條紅毛線一道關,“水果糖已經打發不下,至少要幾十元紅包”。有的二三十條毛線,打包下來就要一兩千塊錢,主人家也沒辦法。
中漢村《紅白理事程式》規定:今後只能拿些水果糖,來解紅毛線過關,不能再索取其他財物,“熱鬧熱鬧就行了,要錢就不對了”。
一村民説,“聽説黃曉明結婚花了幾個億,若在我們村辦,他一桌連煙酒也不敢超過300塊,想張也張不起來”。
在大荔當地,“夜奠”宴席是一種很大的開支。有老人去世,如果第二天出殯,頭一天晚上要“夜奠”。“夜奠”就是所有親朋好友都來祭拜,然後到晚上9點左右開席。
有的家一晚上就要擺四五十桌,僅這項開支幾乎佔到喪事的1/3。根據該村紅白事理事統計,新規矩“夜奠”宴席取消,一家就能夠節約上萬元。
“鄉翁”胡改孝説,過去“夜奠”時不少年輕人喝多酒後半夜打打鬧鬧的,有時還打架動傢夥,“好事最後都辦成壞事,取消了也好,事主省時省錢,幫忙的也不受累”。
華商報記者注意到,新規規定:誰家過事晚上不能放煙花,不得請商業演出,樂人不得超過8人;每天給樂隊一條煙、一瓶酒,事完不再謝;白事中給老人打墓的人,由原來的每晌每人一瓶酒、一盒煙,改為每人每天一盒煙,每天打墓人總共一瓶酒。
規定很細
“親友身上的煙都比這好,實在拿不出手”
“目前全鎮80%以上的村執行的都不錯”,劉新中説。
在許莊鎮其他村裏,華商報記者了解到,村裏也有鎮上的類似規定,但執行起來就沒有那麼嚴格。
一位村幹部説,一般誰家過事,他們都會通知到,飯菜煙酒的標準,但是主家聽不聽他們沒辦法。“聽説中漢村規定很嚴,誰家不聽規定就會斷水斷電”。
中漢村紅白理事會會長王林説,也沒有那麼嚴重,一般村民都會理解。“但是,誰家要真的叫來商業演出,不按規定辦事。他在臺上配著音樂拿著麥克風,我們就可以斷電,讓他唱不出來”。
華商報記者採訪中,一些村民提到:過去村裏辦紅白事,一些幹部、執事和“鄉翁”“主家都不敢得罪,可能會花很多冤枉錢,比如管煙酒採買的,拿出去的煙酒對不上號,自己拿、亂送人,主家也不敢問。現在省事多了”。
一位村民説,有次他們家過事,“管庫房的幹部喝醉酒摔了一跤,兜裏裝的煙撒了一地,起碼有七八盒”。
有村民説,婚喪嫁娶本來是家事,鎮政府發文、村上挂“通告牌”,搞得有點過了。“比如現在5塊錢的煙哪有好的。錢倒是省了,鄉黨親友身上裝的煙都比這好,實在拿不出手”。
也有村民説,“過去過個事,籌錢呀拉賬呀,現在大家都一樣,誰也甭想在村裏顯擺,其實大部分人都不寬裕,娃們上學、老人看病都要花錢,把錢省下來,花到正地方,有啥不好”。
大荔全縣推廣
有地方仍按傳統習俗辦 實施起來難度不小
2014年9月27日,大荔縣縣委和縣政府發文,在全縣推廣許莊鎮《紅白理事會》實施方案。其他地方實施得如何呢?2015年10月21日,華商報記者在大荔縣埝橋鎮某村看到,這家人給兒子結婚,邀請的是縣城的司儀和歌手。
婚禮現場有一個環節,是司儀和鄉翁同時主持,讓親屬給新郎“搭紅”。這是個當地傳統禮儀,就是一些親屬將紅被面披在新郎身上,意思是認可和祝福新人,但是披紅的過程中,鄉翁向每位親屬要“紅包”,每個親屬都拿出50-100元不等。
一些村民説,這些錢最後讓“鄉翁”和其他幫忙的人分了。有時“鄉翁”過一次事能分幾百元。同時,一些幫廚的婦女也拉住事主家的親戚,討紅包,一些親戚迫於面子最後都拿出百元大鈔一張了事。
而在新娘進入洞房前,一些年輕人就將房門反鎖,最後要了兩條“芙蓉王”香煙。而拉紅線、脫新媳婦的鞋子等討紅包的陋習一個都沒少。這位事主説,兒子結婚前,沒有村幹部通知他。
一位王姓村民説,現在經濟條件好了,花的自己的錢,村民又不是黨員幹部也不吃皇糧,政府管不了。
這位平時愛看電視新聞的村民認為,紅白理事會管得太嚴,“國家不是在刺激消費嗎,這樣消費也能拉動內需呀”。同時他也承認,一些飯菜吃不完後,冬天還好,能將飯菜放在第二天吃,夏天很多飯菜都被村民拿回家喂狗了,“看著確實可惜”。
一位村幹部説,經濟較好的家庭,寧願浪費也不願意讓村民説三道四,畢竟很多事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事情。
該村幹部説,他們一直在等一個條件較差的家庭過紅白事,從這個家庭開始立規矩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