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忙春耕 今年有故事
- 發佈時間:2016-04-11 05:38:2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大安鎮高廟村種糧大戶高洪瑞的農田裏,記者看到兩台自走式噴霧機正忙著打除草劑。“今年打藥可省心了,政府給補貼,輕輕鬆鬆就能把藥打完。”高洪瑞説,自走式噴霧機的噴幅可調節,最長可達12米,噴桿可降低,最低離地50釐米,壓力加大了,無盲區,無死角,噴霧均勻到位。
“年年忙春耕,年年有不同”。今年,兗州區農民春耕生産中出現了很多新鮮事。高洪瑞家享受的新服務就是兗州區全力推廣的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服務試點項目。這個項目採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通過公開競爭,擇優確定10家社會化服務組織,實施小麥雙寬播種、玉米單粒精播、小麥和玉米病蟲草害機械化防治等作業內容。區財政每畝補貼100元,農戶自身負擔每畝作業費86元,以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方式推動病蟲害防治的機械化。
據了解,兗州區推廣的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小麥和玉米兩季全程服務,即打8遍藥和播種2遍。如果農戶單獨完成這些生産項目投入成本為種子、農藥和人工費,加在一起每畝共206元。因為大面積作業效率高,人工費用低;農藥購買量大,價格相對便宜,社會服務組織實施這些作業的費用只需每畝186元,比農戶省20元。
兗州區推廣的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不僅讓農民省心,還能省錢。
在兗州區小孟鎮太平村400多畝一方的小麥高産高效示範田裏,今年出現的新變化是正在地頭上建設的農業資訊平臺。這個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田間小氣候設備、作物感知設備和蟲情測報燈等,可以實現病蟲草害綠色精準防控。
在小孟鎮李堂村的麥田裏,麥苗油綠,66歲的村民蘇茂義正忙著在地頭澆水。“現在刷卡就能澆地,誰有工夫誰澆,不用等,也不用下泵拉管子,省勁多了。”他説,他家的地離機井400米遠,原來別人家澆完才能輪上他,下泵修壟溝加澆水得用一天的時間。“現在,出水口就在地頭上,水流快,輕輕鬆鬆半個小時就能澆完。今年春耕最大的變化就是農田灌溉實現了智慧化。”蘇茂義説。
今年兗州區農民購買化肥和往年也有不同,農民們説實現了“私人定制”。
在測土配方觸摸屏前,兗州惠農糧食生産合作社社長仇漢華正在幫村民張繼霞查詢土壤情況。“你家農田今年的肥料配方是16:16:10,就是説100斤複合肥中需含有16斤氮、16斤磷、10斤鉀。去年是16:16:12,今年可以比去年少用相當於2斤的鉀肥。”仇漢華很快為張繼霞開出施肥處方。
農民施肥實現了“私人定制”,靠的是一台由農業部門免費安裝的“智慧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什麼地塊施什麼肥,系統上面一清二楚。去年,兗州在全區安裝了數十台“智慧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供農民隨時查詢。兗州區土肥站站長楊茂省説:“系統主要提供給種糧大戶和農業合作社使用,讓他們帶動農民,有利於打通測土配方施肥的‘最後一公里’。”
一系列春耕新鮮事的背後是如今兗州區正在大力發展綠色種植模式。為此,兗州區要建設規模達10萬畝的綠色高産高效現代農業示範區。示範區將整合各部門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將小方田建設成高標準大方田,實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小麥玉米一體化種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土地集約化經營。
兗州區農業局副局長武同華介紹,農業示範區是將原來百畝小方田,改造為適合大型農業機械作業的大方田,每個大方田面積400畝以上,原小方田內的路、溝、渠全部還田,土地利用率能提高10%。“要在大方田內統一進行管網等配套設施建設,要在大方田週邊硬化機耕路、開挖排水溝、栽植農田防護林,建成‘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的高標準農田。”武同華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