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這家網貸平臺為何獲外資青睞?

  • 發佈時間:2016-04-08 07:00:1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年初,一則鉅額融資的消息引起網貸行業關注。深圳移動借貸平臺“我來貸”宣佈,公司獲得高達10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投資由馬來西亞國家主權基金——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領投,歐洲大型銀行ING(荷蘭國際集團)以及廣東省政府旗下國有獨資企業粵科金融集團等跟投。至此,我來貸成為了首家由外資主權基金和國資共同投資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這筆融資將用於加大公司的技術投入,以及加快與銀行的合作。”該公司CEO龍沛智説。這家2013年成立於香港的移動借貸平臺,2014年將總部遷至了深圳南山後海,看中的是內地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消費群體。與國內2000多家網貸平臺不同的是,我來貸的投資者不是普通的散戶,而是傳統銀行、投資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獲得這些機構投資者青睞的,正是龍沛智所説的過硬的技術投入,以及強大的股東和團隊背景。

  如何在大數據中挖掘有效資訊?如何吸引傳統金融機構作為平臺的投資者?深港兩地金融的發展環境有何異同?龍沛智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網路借貸平臺要用心專注做好優質資産、嚴謹細緻做好風險控制,而一邊做資産一邊吸引投資人則是“一心二用”,風險大且不利於公司的專業化發展。●南方日報記者 卓泳

  風控

  挖掘“聰明的數據”

  “大數據風控”被很多網貸平臺視為提高風險識別度的有效手段,儘管我來貸“3分鐘純線上借款”的風控也主要依託于數據分析,可龍沛智卻把該平臺的數據稱為“聰明的數據”。

  “我們追求的不是大數據,而是聰明的數據,不求多,但求精。”他認為,阿里巴巴手上的用戶交易行為數據雖然多,但是只能用來分析用戶的消費習慣,無法準確判斷他們的還款意願;騰訊儘管有海量的社交數據,但這些數據只適合做借款黑名單,不適合做借款白名單。龍沛智所説的“聰明的數據”,即除了用戶提供的資訊、第三方採集的數據之外,還有基於公司自身的技術通過手機應用收集用戶的行為數據,目的是盡可能精準地反映貸款用戶的還款意願。

  從積累一年多的數據中,龍沛智和他的團隊發現了一些問題。“淩晨一兩點申請貸款的人信用狀況會差一點。”龍沛智説,銀行只能看到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這段時間的貸款數據,而事實上,很多客戶是在朝九晚五以外的時間申請貸款的,他們可以通過手機應用來看到這個時間段以外的數據。他們發現,不同時間段申請貸款的客戶信用狀況有點差異,而所謂的信用差異則最終反映在是否能按時還款上。“淩晨申請貸款的人逾期率會高一點,使用山寨手機申請貸款的人信用度也會差一些。”

  可是,如何知道手機背後的使用者是誰?如何防止手機借款的欺詐行為?龍沛智介紹,平臺上還有人臉識別技術,儘管該技術剛剛興起,識別率和準確率都還不能有百分百的保證,但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欺詐率。“有一次,我們發現有很多個申請來自同一個wifi熱點,這很有可能是群體性欺詐行為。”

  利用平臺的技術,龍沛智挖掘到很多“聰明的數據”,使平臺的壞賬率一直保持在1%左右。

  資金

  七成資金來自銀行

  如今所有的網路借貸平臺一方面要開發優質資産,一方面還要費盡心思獲取投資人。一旦出現資産風險,平臺就要背負起巨大的剛性兌付責任,這讓大多數網貸平臺都不得不負重前行。“一邊要兼顧投資者的收益,一邊要尋找優質的資産,這樣很難專注。”龍沛智於是另辟蹊徑:尋找機構投資者來投資平臺上的資産。

  公開資料顯示,我來貸的背後股東包括: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旗下TOM集團、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Khazanah Nasional Berhad)、歐洲大型銀行ING(荷蘭國際集團)、矽谷頂級VC紅杉資本、中國郵政與TOM集團旗下的郵樂網以及廣東省政府旗下國有獨資企業粵科金融集團等。這些機構不僅是該平臺的股東方,還是平臺上借款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據龍沛智介紹,他自己在花旗銀行和渣打銀行從事管理層工作15年,而高管團隊也來自多家外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因此與多家銀行關係良好,目前資金來源於銀行的比例佔50%-70%,剩下的資金由一些P2P平臺提供。

  我來貸與銀行的深入合作,打破了以往網貸平臺與傳統金融機構“水火不容”的格局。對風控要求嚴苛至極的傳統銀行為何願意接受一家網貸平臺呢?龍沛智認為,最根本的是平臺的風控技術和團隊實力。“銀行把産品的風控交給我們去把關,他們的系統會自動匹配借款人,直接把資金打給借款人,資金不在我們平臺上停留。”龍沛智介紹,他要做的是控制好風險,並降低成本,這樣銀行就能賺錢。

  市場

  內地市場更廣闊

  作為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世界金融中心,香港的個人借貸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在這個市場上,我來貸2013年做到超過10億港幣的貸款申請。這一數字在香港已算驚人。在香港公司取得成功後,2014年2月,我來貸內地公司成立。“香港的人口只有700萬,除開老人和小孩,我們的目標市場人口最多400萬,這個市場實在是太小了,而內地有著龐大的人口和廣闊的市場,單是這點就非常有吸引力。”龍沛智説。

  儘管香港公司做得很成功,龍沛智也曾經因為在香港找不到合適的首席技術官而苦惱,甚至為了解決問題跑去印度和新加坡聘請程式員。但是,這個問題在深圳得到了完美解決。“在香港,招人真的非常困難,而深圳可以説滿街都是人才,有來自騰訊、華為這種網際網路巨頭的科技人才,也有來自各大銀行的金融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學歷高,經驗豐富,工作態度也十分認真,感覺比香港人更拼。”這是深圳給他帶來的超預期驚喜。

  對於內地去年至今頻頻發生的監管事件,龍沛智説,這完全是他預期之內的,而且也非常歡迎這樣的監管。“剛開始還不知道怎麼玩,所乙太早監管會有問題,現在模式比較固定,參與的人也多,應該要管起來了。”龍沛智認為,國內的監管方向是對的,監管什麼人做什麼産品,而不是監管什麼人才可以參與投資,這才是普惠金融的精神所在。“之前很多人討論是否要設定最低資本金和發牌照,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要有金融經驗的人來做,不一定有錢的人就一定有經驗。”

  龍沛智介紹,香港的金融監管比較嚴格,市場現階段對投資人的保障比較多,因此企業的創新機會比較少。“香港的網際網路金融剛剛起步,前幾個月才成立了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部門。”他認為,香港在傳統金融上的風險管控經驗可以延伸至內地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而內地的監管模式未來會比較成熟,還可能會引領香港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