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招行入選第一批債轉股試點

  • 發佈時間:2016-04-08 07:00:1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2011年四季度以來,銀行業不良率連續反彈16個季度,不良“雙升”態勢持續整整4年。截至2016年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逾2萬億元,比年初增加近1500億元,同比增長近35%;不良貸款率破“1”進“2”,達到2.08%。

  目前傳統處置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銀行化解不良的需求,債轉股正在醞釀實施中,以化解銀行潛在不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入選第一批債轉股試點。

  銀行業不良率持續攀升

  從2015年的上市銀行年報來看,銀行的不良貸款風險仍在不斷攀升。以深圳兩家本土上市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為例,2015年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76.4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45%,較年初上升0.43個百分點。招商銀行2015年全年不良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截至2015年末,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率1.68%,較上年末增加0.57個百分點。

  據平安銀行的年報披露,該行的小企業業務撥備提取後也虧損。該行行長邵平表示,受經濟形勢和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等內外部因素影響,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融資能力下降,出現貸款逾期、欠息情況,銀行不良貸款有所增長,不良率總體上升。

  此前銀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2744億元,較上季末增加881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67%,較上季末上升0.08個百分點。而截至2016年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逾2萬億元,比年初增加近1500億元,同比增長近35%;不良貸款率為2.08%,告別“1”字頭。

  記者從銀行業內人士獲悉,行業分佈上,不良貸款仍集中在製造業、批發零售業、採礦業,反映貿易型加工企業、兩高一剩行業的問題嚴重;地區分佈來看,多個省份三季度末的不良率突破2%,浙江、廣東、山東三省的不良貸款規模突破千億,導致地區銀行業凈利潤出現大面積負增長。

  債轉股正在醞釀實施

  目前傳統處置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銀行化解不良的需求。據悉,債轉股正在醞釀實施中,以化解銀行潛在不良。

  債轉股是指將銀行與企業間的債權關係,轉變為股權關係。1999年至2002年,中國曾實施債轉股,並將其視為國企脫困的三大政策之一。當時的背景是,國企大面積虧損,銀行積累鉅額不良貸款。

  財新週刊援引一位國開行高層稱,首批債轉股規模為1萬億元,預計在3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化解1萬億元左右規模的銀行潛在不良資産。債轉股對象聚焦為有潛在價值、出現暫時困難的企業,以國企為主。這類企業在銀行賬面上多反映為關注類貸款甚至正常類貸款,而非不良類貸款。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入選第一批債轉股試點。

  據一名股份制銀行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層對記者透露,該試點將跟投貸聯動試點配合,由此銀行可以獲得投資子公司的牌照。具體模式上,債轉股試點銀行或將成立新的資産管理公司(AMC),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直接承接銀行債務。這名業內人士認為,銀行設立AMC,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有助於吸引社會資金完成對處置企業的股權投資。

  熱議

  債轉股真能化解不良貸款?

  債轉股對於破解當前企業高杠桿、銀行不良攀升的困局是否有效?如何防範企業道德風險?如何維護金融資産安全?工行、中行、招行等銀行作為債轉股的試點銀行,其相關高管近日對上述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以時間換空間,幫銀行化解不良”

  一名股份制銀行高管指出,對於股市和樓市短期走勢來説,1萬億規模的債轉股當然是個好消息。第一,銀行的報表將變得更好看,有利於穩住銀行股的股價;銀行股穩住了,大盤也就穩住了;第二,有利於提高部分國企的業績,債轉股之後,這些國企財務負擔大大降低,體現為業績上升,這樣會支援股價上行。

  “1萬億元事實上相當於是中國版的QE,有利於降低整個市場無風險利率,提高投資者風險偏好。債轉股是以時間換空間,降低銀行化解不良的壓力。”上述銀行業內人士稱。

  但這位股份制銀行高管同時也指出,“銀行賬面上‘品質不好的貸款’減少了,企業也不用為還本付息而發愁了,看起來各得其所,但銀行面臨的問題是,銀行的錢是從儲戶那裏借來的,銀行需要還本付息。把品質不好的貸款換成股權,萬一這是個垃圾企業,銀行依然面臨壞賬問題。”

  因此,建行董事長王洪章近日表示,如果要推出新一輪債轉股方案,需要一套考慮週密的頂層設計。應當考慮前幾輪債轉股的一些弊病、問題以及對銀行的影響。其中的問題包括:第一,前幾輪債轉股中商業銀行沒有行使股東權利。如果有債轉股方案,商業銀行作為股東應不應該行使必要的股東權利?第二,不見得債轉股企業都是銀行的不良資産;第三,可能還有一系列政策和市場化方式,使這種債權轉股權以後流通更加順暢,銀行的權益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對於債權人債務人,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原工行行長楊凱生指出,債轉股是債務重組的一種特殊方式,而較之一般的債務重組而言,債轉股對債權人、債務人帶來的變動更激烈、調整更深刻,它將原有的借貸關係變成了股權關係,這是一種根本性的變化。

  “對債務人而言,不能簡單地以為債轉股可以降低自己的杠桿率,以為債轉股後的最大好處就是無債一身輕了,可以不必再支付貸款利息了。”楊凱生説,“其實股本融資應該是一種比債務融資成本更高的融資方式,股本不僅是需要回報的,而且其回報率理應比借貸利率更高,否則是吸引不到投資者的。”

  楊凱生指出,為防範企業道德風險,關鍵是要讓被處置企業意識到,債轉股對企業而言並不是“免費的午餐”,而要以出讓控制權為代價,換取重生或平穩退出。

  對於債權人而言,債轉股意味著放棄了原有的債權固定收益(利息),放棄了對原有債權抵押擔保的追索權,而由此換得的股本收益權能否真正得以保證,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債轉股後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能否有根本的改善,取決於自己的股東權利能否確保落實。楊凱生指出,“如若把握不當很有可能陷入既不是債權人,又不像股權持有人的尷尬境地。應該看到這中間是存在著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的。”

  “因此,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債權人、債務人都應該認識到這是一個面對現實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所以各方對此都應該持一種謹慎的態度。”楊凱生説。

  “債轉股僅是賬面騰挪,把風險推遲了而已”

  債轉股對於破解當前企業高杠桿、銀行不良攀升的困局是否有效?

  目前,多數銀行對大規模債轉股持保留意見,積極性較低。有銀行業內人士指出,“債轉股,把企業問題跟銀行綁定,可能加劇系統性風險;如果銀行大量持有股權,流動性風險也將高企”。

  除此之外,這種債轉股主要服務非上市國企。一名股份制銀行高管表示,“債轉股一實施,銀行利息會減少,也多了很多風險,本來銀行是收租穩定盈利,現在成了風投,投的還是欠缺活力的國企,可能當了股東後,投了還得再投,銀行缺乏動力”。

  上述銀行業內人士明確指出,債轉股僅是賬面騰挪,並非治本之策。“這只是表面上掩蓋了不良率,並不會使得銀行的資産負債表改善,因為不良貸款轉換成股權,如果這些股權是經營不好的公司,又有何價值?照樣要提投資損失撥備,只是暫時掩蓋了不良而已。”

  “銀行都不願意債轉股,兩年後股權資産全部到期,銀行不良都會暴露出來,還是要追究銀行。”這名股份制銀行高管説,債轉股其實是一種無奈選擇,銀行既不能剝離不良資産,企業又償還不起,因為就業等各種問題也不能破産拍賣,最後銀行不得不自己吃下苦果。“為了吃這個苦果,也不得不修改商業銀行法。這種玩法是把風險推遲了而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