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對基礎研究不能“表面重視”

  • 發佈時間:2016-04-07 01:29: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4月6日電 (記者劉莉)“目前對基礎研究重要性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沒有形成良好的適合基礎研究發展的環境和文化。”中國科協副主席、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院士6日在北京舉行的2016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佈會上,表達了對我國基礎研究的擔憂。

  中國科協組織全國學會對我國相關學科進展進行研究梳理,每兩年進行一次學術發佈。報告總結各學科面臨的問題時,“對基礎學科重視不夠”首當其衝。

  報告指出,基礎研究經費佔R&D總投入比例偏低,投入結構和資助機制不甚合理,投入主要靠中央財政,地方、企業投入比重較低。據統計,我國基礎研究總投入中,企業投入僅佔1.6%,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的企業投入佔到基礎研究投入的20%,南韓更高。此外,投入的區域結構不合理,超過40%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都集中在東部地區。此外,我國基礎研究正面臨嚴重人才危機。報告稱“帥才少”“研究人員和專業技術輔助人員結構不合理,缺少大量專業輔助人員”、基礎學科後備人才資源不足、優秀人才流失嚴重。成果評價重數量輕品質,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一些具有原創性、戰略性的研究成果不能獲得應有評價。

  李靜海在作學科進展研究成果發佈時説:“我國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意識不強。模倣跟蹤現象仍較普遍,對一些熱點問題一哄而上也很常見。”自從20世紀80年代涌現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雜交水稻等一批重量級科技成果後,我國基礎研究很少産生具有重大科學價值並得到國內外自然科學界公認的重大科學發現。

  此外,我國科研成果國際影響力不強,在權威刊物上發表的論文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十分明顯,以《科學》和《自然》為例,美國哈佛大學每年穩定地在這兩種雜誌上發表100余篇論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為五六十篇,而我國所有大學每年發表在這兩種雜誌上的論文只有幾篇到十幾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