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基礎研究需要“四維”支援

  • 發佈時間:2016-03-09 16:27:2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段時間,LIGO宣佈直接探測到引力波,這讓平日裏有些“高冷”“生僻”的科學名詞華麗轉身,成了社會熱點。可是,當科技日報記者就基礎研究問題採訪兩會代表時,卻聽到他們吐露苦衷:一些科技領域的管理者,總是有些急於求成,在科學研究過程中不太能接受挫折或者失敗;國家重器買得起馬配不起鞍,大科學裝置LAMOST望遠鏡無奈“欠錢發薪”。

  從中央預算來看,2015年科學技術支出為2500億元左右,其中用於基礎研究的大概是480億元,佔比達到18.5%。相對於美國基礎研究佔財政預算約22%的比例,我國還有一定的差距。近幾年,媒體頻頻追問:中國今後是否會提高基礎研究的投入比例?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會各界希望我國能夠加大投入,在當前科技變革的時代擁有更多自己地原始創新成果。要實現這一目標,不能單靠資金投入的增加,而是需要從人、財、物、時間四個維度對基礎研究進行全面、長期的支援。

  基礎科學研究存在一個悖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萊夫對此有個精彩闡述:基礎科學研究“是辛苦、嚴謹和緩慢的,又是震撼性、革命性和催化性的。沒有基礎科學,最好的設想就無法得到改進,創新只能是修修補補。只有基礎科學進步,社會才能進步。”

  緩慢的基礎科學研究與科技成果的産業化常常相距甚遠,並不能在短期之內看到顯在的經濟社會效益,未來能否取得成功也未可知。這不僅需要研究者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失敗,日復一日地積累,一步一步地前進,更加需要項目決策者對前沿探索及其發展方向具有科學的認知、清晰的判斷以及堅定的支援。美國LIGO項目歷時幾十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先後投入11億美元。如果沒有長期穩定的支援,如此浩大的項目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對於基礎科學研究,我們不光要舍得投入財、物和時間,還要舍得投入人力;不光要舍得花錢買設備、建項目,還要舍得花錢培養人。無須贅言,“人”是推動科學研究發展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國在科研經費分配上,“見物不見人”的現象仍非常突出,例如沒有相應的人員經費,勞務費比例過低,等等。主持建設LAMOST望遠鏡的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崔向群提及“欠錢發薪”,雖是理直氣壯,卻也有頗多無奈。在美國,50%左右的科研經費用於支付科研人員的工資與福利。這項投入的直接效益是:無論基礎科學研究項目是否成功,都為相關領域培養了大批的頂尖人才。

  基礎研究是辛苦、嚴謹而緩慢的,但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從人、財、物、時間四個維度強化支援,相信終有一天,它會打開一扇未知領域的大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