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智慧養老向我們大步走來

  • 發佈時間:2016-03-30 05:45:2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養老理念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進步,智慧養老正走進人們的生活。智慧養老目前有哪些新探索和新發現?它帶給老人們及其子女怎樣的便利?智慧養老産業的發展仍存在哪些問題和發展瓶頸?

  打開手機APP,工作中的子女就能第一時間了解到父母的身體狀況有無異常;通過佩戴攜帶型定位設備,老人一旦摔倒,能立刻發起求助;當老人有任何日常生活服務需求時,不在身邊的子女可通過雲平臺發佈需求資訊,由服務公司為老人提供到府服務……

  線上線下聯動服務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地區的鶴雲康美居家養老愛心服務中心,記者見到了61歲的耿淑玉。她正在測量血壓、血糖、血氧等指標。自從家門口開了這個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她每週都要來兩三趟。為了跟蹤她的健康狀況,服務中心特別贈送給耿大媽一塊智慧手錶,可以全天監測她的血壓、心率以及日常活動狀況等相關數據,還具備一鍵呼叫子女或者服務中心的功能。

  大柵欄地區有約15000多名老年人,已經佔到該地區總人口的26%以上,智慧養老産業的發展為社區居民帶來了便利。據鶴雲康美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主任任桂榮介紹,該中心於今年1月正式開業,由康美藥業提供技術服務支援,通過專業化的智慧穿戴設備和完善的大數據收集系統建立健康檔案,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的一體化智慧養老服務新模式。

  “以耿大媽佩戴的智慧手錶為例,老人佩戴這塊手錶,一旦迷路,手錶提供的GPS導航服務可以讓人們迅速找到老人。”康美藥業證券事務代表溫少生介紹説,老人有任何求救或即時性需求,可以通過按鍵發佈請求;智慧手錶通過藍芽感知傳輸外接醫療數據,幫助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實現遠端用藥等監控,實現居家老人照料和民政社區衛生服務一體化。

  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街道智慧養老創新示範基地,每天一大早,老人們三三兩兩匯聚而來,智慧藥盒、智慧體檢機是老人們的最愛。“我每天要吃四五種藥,各種藥的服用時間不同,我和老伴兒記憶力都不太好,總耽誤服藥。這種智慧藥盒可以像鬧鐘一樣提醒我們,有了它,真是方便多了。”70多歲的王大媽説。

  智慧養老概念的火爆也為不少企業帶來了商機。中興通訊集團旗下的中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正積極參與上海市浦東新區智慧養老平臺的搭建工作。在中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士友看來,科技助力養老産業,創造智慧産品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還是搭建智慧平臺。“這套智慧養老平臺系統中包含多個感測器,將它們安裝在老人的臥室、洗手間、電視或冰箱旁,老人路過時系統會自動記錄,通過中興健康雲平臺將採集到的老人行為數據傳送到兒女的手機等終端。智慧平臺將醫院、社區、家庭連接起來,全方位為老人提供養老、康復、吃住等綜合服務。”何士友説。

  開啟養老新模式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是百姓最為關心的民生問題,也是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之一。智慧養老正在探索開啟這種新模式,發展智慧養老勢在必行。

  所謂智慧養老,又稱智慧化養老,是運用智慧化控制技術提供養老服務的過程。它以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依託,研發面向老人、社區的物聯網系統和資訊平臺,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實時、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智慧化、物聯化、互聯化養老服務,使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成為可能。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末,60周歲及以上人口22200萬人,佔總人口的16.1%;65周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佔總人口的10.5%。

  全國老齡辦原副主任、華齡智慧養老産業發展中心理事長朱勇表示,預計到2053年,60周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將達到35%,這就意味著,我國每3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佔全球老年人口的1/4。與此同時,我國還面臨著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勞動力急劇減少的壓力。預計到2030年,我國家庭平均人數將減少為2.6人,2050年大約為2.51人。到那時,全部家庭中的約37%將為獨生子女家庭,“4-2-1家庭”模式成為主流。“老齡人口將是愈來愈龐大的群體,僅僅依靠此前的養老院寄養模式,早已無法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大力發展智慧養老産業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面對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必然選擇。”朱勇説。

  此外,目前養老市場供需不對稱也是亟需發展智慧養老産業的原因之一。“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不少老年人對於家政服務、醫藥護理、休閒養生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目前我國養老産業的供給能力嚴重不足,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的人力資源短缺。而且,養老服務過於依賴人工方式進行服務和管理,存在品質提升速度慢、服務效率不高、人力成本上升等問題。”在民政部資訊惠民工程首席專家、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王志良看來,大力發展智慧養老可以有效解決上述諸多難題,不但可以節約人力資源,減少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壓力,也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全面、多樣化的服務,具有很大的現實作用和意義。

  “智慧養老可以有效支撐居家養老服務,在提升産業效率、降低成本方面意義重大。不僅可以延長老人居家養老時間,也便於降低家庭養老支出和政府基礎設施的巨大投入。”何士友向記者舉例,2.2億老人中有約90%需居家養老。在家中養老一年,給家庭節約支出至少1萬多元,並減少政府養老床位的投入,有效緩解養老金巨大缺口,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

  剛剛起步尚待規範

  目前來看,智慧養老有力助推了我國養老服務産業的快速發展和變革,不少新業態開始萌芽發展。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國智慧養老産業仍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依舊存在一系列挑戰和發展瓶頸。

  首先,在頂層設計、制度政策支援層面有待提高。“目前我國智慧養老産業制度碎片化現象較嚴重,尚無統一銜接制度體系。不但缺乏頂層設計,且政出多門、標準不一,嚴重束縛了養老企業間的技術合作、行業市場的向外拓展。”朱勇以養老産業標準化這一項舉例説,由於頂層設計、制度政策的缺失,一家企業雖然投入了近千萬成本對在某醫院使用的HIS系統(醫療資訊系統)進行改造,不過待實際操作時卻發現仍存在標準對接不協調等問題,以至於該系統無法在不同項目間有效應用。

  其次,技術層面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智慧養老的發展。“我國智慧養老産品‘舶來品’較多,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即便有些企業經過二次開發後將産品推送給市場,仍然也存在應用上‘水土不服’的問題。”王志良認為,此外,養老産品技術標準化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智慧養老在數據共用、資訊互通方面的做法仍不到位;而不少企業雖然開發出了一些APP手機應用和管理服務類軟體,但其內核的技術大體相同,模式同質、功能雷同,缺乏創新。

  在市場層面,目前我國智慧養老産業市場供需矛盾較為突出。何士友認為,養老服務産業鏈發展還不完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造成了智慧養老平臺好建,服務落地卻很難,而養老服務本來利潤有限,所以服務運營舉步維艱。

  “一方面有效供給不足,有些企業提供的産品太‘高大上’,脫離了購買力實際,不符合老年人的現實需求;有些企業的産品沒有進行市場細分,市場錯位現象時有發生,對特定人群的針對性不強。”朱勇表示,另一方面,有效需求同樣不足,目前老年人的實際支付能力與智慧化産品的價位不符,退休人員每月基本養老金較為有限,嚴重影響了智慧養老産品的普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