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些大國工匠 少些“差不多先生”

  • 發佈時間:2016-03-28 07:45: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底,筆者定制了一套傢具,沒想到3個月了還沒完工:壁櫥裝斜了,衣櫃內格尺寸搞錯了,櫃壁上還有兩個小洞——大概是安裝工人錯打了兩個釘子孔。更離譜的是,監理給出的整改建議是用貼紙遮住小洞了事,“反正是靠墻的一面,平時也看不見,差不多就行了”。客服倒不推卸責任,答應逐一整改。可設計師、監理、安裝工人一波波地來,一次次地改,又一遍遍地再次搞錯細節,像極了胡適筆下的“差不多先生”。雖然衣櫃板材品質並不差,售後服務也稱得上負責,但這些原本可以帶給用戶的好體驗全被“差不多先生”們破壞了。

  糟糕的是,當下在中國製造領域中,“差不多先生”不在少數。如今,我國有約220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是響噹噹的製造業大國。然而在全球市場上,談起“品質”“品質”,卻很少把中國製造排在前頭。中國製造産量大,附加值偏低,産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叫得響的國際大牌很少。究其原因,就是“差不多先生”太多,企業缺乏工匠精神。

  差了點工匠精神,就差了一大截市場競爭力:短期看,反覆糾錯,增加了人工和材料成本,擠壓了利潤空間,削弱了産品的市場競爭力;長遠看,品牌口碑受到影響,勢必制約企業提升産品附加值,阻礙轉型升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戳中了要害。從日本的輕工産品到德國的精密機床和儀器,再到瑞士的機械手錶,我們不難看到工匠精神帶給一國製造業的巨大經濟效益和強大生命力。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都更加重視發展製造業,中國製造若想佔據一席之地,培育工匠精神尤為必要。

  工匠精神從哪來?

  首先來自“認真做事”的態度,表現為對産品品質的執著。市場競爭從來都是産品為王。在市場高速增長階段,也許花裏胡哨的廣告和五花八門的概念能暫時吸引部分消費者,但市場不可能永遠高速增長,最終在大浪淘沙中勝出的,一定是産品本身有競爭力的企業。以前,不少中國企業忙於追求規模的擴張,對産品品質重視不足,導致一些中國製造貼心的設計不多,常常在細節上被日本和德國比下去。如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靠規模高速擴張賺取利潤變難了,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卻在提升,不花心思鍛造産品的企業遲早難以為繼。

  當然,形成精益求精的企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若想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妨先從加強企業制度建設入手。仍以定製衣櫃為例,如果企業嚴格要求衣櫃內格的每一個尺寸都在圖紙上標明並列入合同,設計、生産、安裝環節逐一核對,尺寸的錯誤完全可以避免;如果有詳細的交貨標準且權責明晰,消費者就不會看到傾斜的壁櫥和有洞的衣櫃。

  培育工匠精神也離不開良好外部環境的支援。培育工匠精神就要培養一批好工匠,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做好制度安排,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技工隊伍。同時,只有智慧財産權保護到位、倣冒制假者受到嚴懲,創新的經濟效益才能凸顯,企業創新的動力才更足。

  培育工匠精神,我們有基礎——中國歷史上不乏具備工匠精神的大師,在飛機、火箭等多個行業中,工匠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培育工匠精神,眼下也有契機——國人消費正在升級,高品質産品和服務越來越受青睞,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定會獲得市場的獎勵。期待著中國能少些“差不多先生”,多些大國工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