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機遇下 看成都經濟奮力前行

  • 發佈時間:2016-03-28 04:29:45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營改增是我國目前推出的最重要的稅制改革,也是最大的一項減稅計劃。從2012年開始進行試點工作時就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營改增通過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帶來的結構性減稅,使其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更成為各行各業的期盼,牽動人心。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今年將採取三項舉措。一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産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全面完成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建立規範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

  營改增的實質是什麼?它為企業帶來了怎樣的紅利?在這項重大財稅體制改革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中,成都市以及成都企業又是否面臨新的機遇?新的機遇下,又該如何做?帶著這些問題,本期成都經濟觀察欄目將聚焦營改增,講述營改增的成都故事、暢談營改增的成都機遇。

  特約 觀察

  全面實施“營改增”:實質、機遇與對策

  □李霞林娜

  從2016年5月1日起,我國明確將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試點工作,這是結構性改革和增值稅轉型後稅制改革的又一重大舉措和改革亮點,對於減輕企業負擔、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增強持續發展勢能具有重要意義。

  “營改增”的實質是什麼?

  在我國現行稅制結構中,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流轉稅稅種,二者分立並行。營業稅是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産或銷售不動産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種稅。我國在1994年稅制改革時,將增值稅的徵稅範圍覆蓋了除建築業之外的第二産業,第三産業的大部分行業則課徵營業稅。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這種稅制結構日漸顯現出其內在的不合理性,導致重復徵稅和稅收不公,尤其是由於營業稅是對營業額全額徵稅,且無法抵扣,不可避免地會使企業為避免重復徵稅而傾向於服務生産內部化,不利於社會分工協作和經濟結構優化。

  因此,實施“營改增”的實質是,實現了從原來“道道徵收、全額增稅”的營業稅稅制向具有“環環徵稅、層層抵扣”特點的增值稅轉變,有效地解決重復徵收和稅收不公問題,減輕企業負擔,為鼓勵社會投資和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寬鬆環境,用短期財政收入的“減”換取持續發展勢能的“增”,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打下堅實基礎。

  “營改增”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就成都而言,全面實施“營改增”試點除了能為企業減輕稅負之外,更為經濟轉型升級帶來機遇:

  一是為服務業發展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根據我國原有稅制設計,營業稅的徵收範圍主要集中在服務業,使得服務業企業負擔了較高的稅負。2015年成都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704.5億元,佔GDP比重達到52.8%;服務業全年實現稅收1310.9億元,佔全市稅收比重64%;吸納就業400萬人以上,佔全市從業人員的一半,服務業已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的主要支撐。全面實施“營改增”後,將從總體上減輕服務業的稅收負擔,推動服務業發展,為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奠定基礎。

  二是促進服務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全面實施“營改增”將打通連接二、三産業增值稅抵扣鏈條,“營改增”使得製造企業能享受增值稅進項抵扣,有效推進企業服務外包,促進社會專業化分工的進一步細化。成都作為新中國成立後“三線”建設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投資的一大批骨幹企業至今仍是成都製造業的中流砥柱,全面實施“營改增”有利於增加這些製造業企業主輔分離意願,把非核心的業務剝離,更專注于核心業務,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為科技研發等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帶來全新的機遇。此外,全面實施“營改增”後,産業之間的深度融合將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有利於加快成都創新驅動轉型步伐。

  三是激活市場主體發展活力。一方面通過全面推開營改增等改革舉措為企業減負鬆綁,放水養魚。另一方面,全面實施“營改增”後,佔比較大的小規模納稅人(絕大部分是小微企業)的稅負將明顯下降,這將有力調動市場主體發展的積極性。2015年,成都市新登記市場主體248583戶,其中新增小微企業近22萬戶,以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類企業新登記戶數較多。因此,用好“營改增”將更大激發成都市場主體活力,助推創新創業高潮。

  如何全面實施“營改增”?

  ——實幹興業,增強地方財政“造血”功能

  此次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生活性服務業納入試點範圍,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産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將有可能帶來一定程度地減稅。且相較于營業稅,增值稅屬於共用稅,大部分歸屬國家,因此,全面實施“營改增”試點可能會使地方財政收入在短期內減少。但從中長期看,“營改增”試點的推進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經濟結構。因此,要堅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營改增”對地方財政的影響,用短期財政收入的“減”換取持續發展勢能的“增”,把握好改革的政策取向,進一步發揮發展的自主性、積極性,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不斷壯大優勢産業、做強實體經濟,促進財源建設。

  ——強化服務,引導企業用好用足試點政策

  全面實施“營改增”的原則是保證所有行業的稅負只減不增。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有的因為企業操作不熟、缺乏實際操作經驗,有的因為在試點前已經集中購買設備、不動産,當前可抵扣進項稅額少等影響到一些企業的稅負上升。為調動企業參與“營改增”的積極性,首先要加強對“營改增”的宣傳力度,主動為企業解讀政策、提供培訓輔導,使企業充分了解《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確保企業懂政策、能開票、會申報,幫助企業適應新稅制。其次引導企業充分認識到改革試點對引導投資、促進技術更新、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作用,用足稅收優惠政策,積極調整企業自身生産和投資決策。

  ——防範風險,提前做好試點準備工作

  此次全面推開“營改增”並加大部分稅目進項抵扣力度,時間緊、範圍廣、難度大,實施推進可能存在較大的協調成本和時間成本,因此,圍繞國家層面要求,注重把握節奏、穩妥推進,採取增量式、漸進式方法推進改革,避免財力分配格局變化對經濟平穩運作造成影響,確保相關改革措施儘早見效。此外,借鑒上海的做法,將全面實施“營改增”試點與風險防控、數據分析、打擊票案、規範服務等工作同步納入試點工作研究部署,並做好試點過程中的監測分析。

  作者介紹:

  李霞 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成都市經濟資訊中心常務副主任、總經濟師

  林娜 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城市與服務經濟研究所所長,副總經濟師

  企業 故事

  小規模納稅人易述均:

  2013年被納入試點 企業已累計減稅10余萬

  全面營改增要來了,財稅專業人員首當其衝地關注。“3月24日,當營改增具體實施方案下發的時候,我的朋友圈都被刷屏了,財稅群的聊天消息也沒有斷過。”成都龍泉驛區正興稅務師事務所總經理、稅務師易述均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專業的財稅工作者,他非常關注營改增的動向,而作為一名已經受益於營改增的企業負責人,對於營改增,他更加期盼。

  易述均的稅務師事務所成立距今有13年的時間,他自己從事會計稅務工作的年頭已有20餘年。在易述均的印象裏,營改增改革是他工作20餘年裏印象最為深刻的財稅體制改革。尤其是2013年8月,他的企業也被納入營改增試點範圍。在被問及營改增到底為他的企業以及被納入試點範圍的企業帶來什麼時,易述均顯得非常專業和樂意。

  他拿出手機打開計算器,然後開始了營改增的計算。記者了解到,易述均的事務所屬於鑒證諮詢行業,屬於營改增目前已經覆蓋的7個現代服務業之一,且屬於小規模納稅人(年營業額沒有連續12個月超過500萬)。2013年營改增之前,事務所向地稅局繳納營業稅,稅率為5%;改為增值稅之後,按照3%的徵收率由國稅局進行徵收。拋開營業稅、增值稅的價內價外稅因素來看,相當於稅率降了2個百分點。對於易述均年營業額在300萬元左右的事務所來説,營改增後,他的事務所所繳稅款減少了40%,每年由之前的營業稅15萬下降至目前的增值稅9萬,年少繳納稅款6萬元。自試點以來已經累計減稅10余萬,相當於多招兩名員工的工資。

  省國稅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23.49萬戶納稅人納入營改增試點範圍,其中一般納稅人3.35萬戶;小規模納稅人20.14萬戶。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試點施行的營改增在我省主要試點群體為小規模納稅人。

  “為我們減稅,就是扶持我們發展。”易述均説,營改增後,由於負擔減輕,他信心倍增。正處於上升期的稅務所就在近兩年新增了員工,並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以擴大企業規模,升級企業。

  除了易述均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的事務所稅負降低,營改增為一般納稅人帶來的增值稅進項抵扣成為營改增的本質所在。易述均説,他的事務所平均每年為400多家企業辦理涉稅事務,大部分是一般納稅人,行業涉及現代服務業、建安業等多種行業。他表示,營改增帶來的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完善切實為企業減輕了稅負。

  “雖然有的行業營改增後,稅率變得比以前高,但是由於營業稅與增值稅的計算方法完全不同,營業稅是全額徵稅、增值稅是只對增值部分徵稅,所以整體來説稅負還是下降的。”

  比如已經進行營改增的電信業中的基礎電信業,在營改增之前繳納營業稅,稅率為3%,而改為繳納增值稅後,稅率被定在11%,看似稅率上升了許多,但由於兩個稅種計算方法完全不同,增值稅是按照增值額徵收的,營業稅則是按照營業收入的全額徵收,所以3%和11%的稅率兩者是不能直接比較的。比如基礎電信業銷出價錢117元的服務,其中進項為17元。那麼經計算需繳納的營業稅約3元,而營改增之後經計算僅需繳納增值稅約1元。

  對於營改增,易述均很期待。“等到5月1日營改增全面推開之後,增值稅抵扣鏈將‘全面完善’。”他説,以前一直提的是“逐步完善”,這次將全面推開的營改增就是全面完善了。“全行業納入試點範圍,將新增不動産所含增值稅全部納入抵扣範圍,連我們企業的水電費也可以納入抵扣了。”易述均高興地説。同時,他認為打通了所有行業的增值稅抵扣鏈條後,各行業預計將迎來一輪“減稅潮”。他告訴記者,他已經把稅務總局印發的相關文件和一些解讀資料列印了出來,“我準備再仔細研究研究,因為過不了多久,我的事務所就會擠滿前來諮詢的企業工作人員。”

  數説 營改增

  掃描全國

  ——2016年5月1日起全面試點

  經國務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範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

  ——累計已實現減稅6412億元

  3月23日,備受各界關切的營改增試點改革最終落地,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等文件,使營改增全面推開從“概念”開始進入實際操作層面。

  事實上,自2012年開始推行營改增以來,前期試點已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營改增試點已覆蓋“3+7”個行業,即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3個大類行業和研發技術、資訊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産租賃、鑒證諮詢、廣播影視7個現代服務業。而據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共計592萬戶,其中一般納稅人113萬戶,小規模納稅人479萬戶;累計實現減稅6412億元,其中,試點納稅人因稅制轉換減稅3133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因增加抵扣減稅3279億元。

  ——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提高到50.5%

  除了實現減稅,營改增還促進了服務業發展和製造業轉型升級。數據顯示,營改增以來,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逐步提高,由2012年的45.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5%,首次佔據“半壁江山”。同時,據統計,2015年在營改增試點行業範圍不變的情況下,試點納稅人戶數同比增長近40%,遠高於全國稅務登記戶數13%的增幅。

  ——改革涉及近1000萬戶納稅人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次營改增改革涉及數量多,有近1000萬戶納稅人;時間緊,只有不到兩個月的實際準備時間;此外,首次涉及自然人繳納增值稅徵管,如個人二手房交易;還有很多新增納稅人過去基本沒接觸過增值稅。據悉,此次營改增,新增試點行業涉及納稅人是前期營改增試點納稅人總戶數的近1.7倍;年營業稅規模約1.9萬億元,佔原營業稅總收入的比例約80%。針對試點準備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國家稅務總局正抓緊部署,準備試點工作。

  聚焦四川

  ——累計減稅134億

  四川省營改增試點工作從2013年開始實施。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23.49萬戶納稅人納入營改增試點範圍,其中一般納稅人3.35萬戶;小規模納稅人20.14萬戶。全省營改增累計減稅134億元,其中2015年減稅63.1億元。

  此外,營改增試點也促進了四川現代服務業的專業化經營,促進了企業轉型升級、增效增利,促進了全省第三産業發展。據悉,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從試點初期的不到10萬戶增加到目前的 23萬餘戶,試點——行業市場主體大幅增加。

  此次全面推開營改增,四川省同樣呈現戶數多、收入佔比大的特點。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情況複雜。對此,3月21日,四川省國稅局組織召開全省國稅系統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工作動員會,對相關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會議提出,自2016年5月1日起,全省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納稅人按期實現營改增稅制平穩轉換,確保此次營改增試點納稅人5月1日起順利開出發票,二手房交易順利實現增值稅申報納稅;6月1日起,全部試點——納稅人順利申報繳納增值稅。

  除國稅部門,地稅部門也正針對此次全面推開營改增而抓緊開展工作。據了解,成都市地稅局已成立營改增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于3月14日召開全市地稅系統“營改增”試點工作2016年第一次會議,對營改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目前全市營改增工作第一階段納稅人徵管基礎資訊傳遞工作已經圓滿結束,全市共傳遞截至3月中旬辦理稅務登記的“營改增”試點納稅人資訊99.90萬戶。

  “營改增”改革進程表

  2011年10月國務院決定開展營改增試點,逐步將徵收營業稅的行業改為徵收增值稅;

  2012年1月1日起 率先在上海實施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

  2012年9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由上海市分4批次擴大至北京市、江蘇省、安徽省、福建省(含廈門市)、廣東省(含深圳市)、天津市、浙江省(含寧波市)、湖北省等8省市;

  2013年8月1日起 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推向全國,同時將廣播影視服務納入試點範圍;

  2014年1月1日起 鐵路運輸業和郵政業在全國範圍實施營改增試點;

  2014年6月1日起 電信業在全國範圍實施營改增試點;

  至此,營改增試點已覆蓋“3+7”個行業,即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3個大類行業和研發技術、資訊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産租賃、鑒證諮詢、廣播影視7個現代服務業。

  本報記者 溫珙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