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飛奔的網際網路金融繫上了“安全帶”

  • 發佈時間:2016-03-28 04:29:46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3月25日成立,草根中蓬勃發展起來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終於有了全國性的自律組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正在加速落實。

  從號稱“網際網路金融元年”的2013年開始,人們普遍享受著網際網路金融的風生水起,也眼見著其中的泥沙俱下。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網際網路金融在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特色的同時,金融風險也在集聚。隨著全方位監管逐步到位,網際網路金融正迎來“合規元年”。

  僅一個餘額寶,短短兩年半時間,用戶數已佔到全國人口的近五分之一,資金餘額已與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存款數量相當。而P2P網貸的交易規模連續以3倍左右的速度增長,從2013年的1000億元出頭飆升至2015年的近1萬億元,註冊投資者數量已達到1000萬左右。

  然而,在網際網路金融的繁榮火爆中,卻蘊藏著種種異常,需要引起警惕。“太多形形色色的公司,給自己貼上了‘網際網路金融’標簽。説‘套利’都是輕的,有的就是‘披著羊皮的狼’。”網貸平臺“積木盒子”CEO董駿説,市場亂象的結果就是給經濟加杠桿、吹泡沫,讓老百姓受損失。

  專家指出,當前網際網路金融風險集中暴露在P2P網貸等領域。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專項整治正緊鑼密鼓。繼十部門去年年中聯合發佈《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後,網際網路保險、網路支付的監管細則也相繼出臺,P2P網貸監管細則結束了徵求意見,股權眾籌融資試點監管規則正在研究制定中……

  一條條新規、“紅線”直指要害:為防止網貸平臺卷款“跑路”,要求資金由銀行存管;為防範盜刷和挪用,個人網路支付賬戶根據風險不同設定了不同交易額度。

  隨著監管細則相繼出臺,監管逐步全覆蓋,行業發展環境處在重大變化之中,網際網路金融正迎來“合規元年”。

  新聞·連結>>>

  金融“小白” 豪賭“大媽” 投資“大神”

  網際網路理財你要做哪一款

  一邊是“e租寶”騙局及眾多網貸平臺倒下,令無數投資者損失慘重;一邊是投資金額節節攀升,網路理財依然火爆。“鮮花”與“暗雷”並存的網路理財中,你想成為什麼樣的投資者?

  “小白”型

  想掙點利息卻丟了本金

  【案例】 1994年出生的小雨是典型的投資“小白”:不懂金融、從未理過財。在朋友介紹下,剛參加工作5個月的她拿2000元投了一家P2P。可不到1個月,這個網貸平臺就打不開了。

  不過,“人生第一坑”並沒有嚇著小雨。2015年3月,她辦了兩張額度1.5萬元的信用卡,並以透支額度的方式又投了一家名為“沃資本”的P2P。

  “剛開始能實現16%的回報,我看收益挺可觀,就追加到3萬元。”小雨告訴記者,半年後平臺出現限制提現、法人失聯。她一下子懵了,接下來的一個月,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直到現在,信用卡欠款還沒還完。

  【提示】 “小白”型網路理財投資者,特點是對網際網路金融了解幾乎為零。起步一般買“寶寶”類基金,月賺百八十元,穩當;再進階則買網貸、股權眾籌等名目繁多的高收益産品。“小白”群體中,不光有“草根”“踩雷”,一些缺乏經驗的大額投資者也稀裏糊塗賠了錢。

  “目前大部分網路投資者缺乏真正的理性分析,容易跟風,甚至盲目相信廣告。”第三方平臺“網貸天眼”副總裁潘瑾健説,一方面網際網路金融産品收益比銀行理財好,門檻比股票債券低,滿足了“人人理財”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缺乏有效監管和行業規範導致“偽金融”叢生的背景下,大家的風險意識和判斷能力還沒有跟上。

  “豪賭”型

  一味追高 明知危險還要投

  【案例】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李女士,退休賦閒後開始研究各種網路理財。2015年7月,李女士迷上了虛擬貨幣,動輒數十倍收益讓她深感賺錢之易、來錢之快。不久,她明知有風險,仍進入了監管部門已經公開警示多次的MMM金融互助平臺。

  “現在年收益30%、40%的項目我都沒興趣。”李女士侃侃而談,“得像MMM這種投資1萬元一年能變23萬元,發展下線還有額外收益……”當記者追問具體收益時,她卻説,投得太晚了,錢還沒出來。

  【提示】 如果説“小白”是不知風險糊塗理財,那麼還有一些人則是無視風險一味追高,甚至明知有危險還要進去。一些退休老人,或是從股市“急流勇退”的“大媽”,嘗到甜頭就篤信不已。

  投資網際網路金融多年的王先生告訴記者,這屬於典型的僥倖心態,總認為能就地生財,“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砸不到自己手裏。所投平臺出問題後,有人為給自己解套,甚至不惜“為虎作倀”再拉一撥新人“上船”。還有人在失敗後,以更激進的投資試圖快速彌補損失。

  專家表示,所謂投資,是以長期收益和理性分析為基礎的。不看項目,不看資質,對沒有任何經營實體和資質者也敢投,近乎賭博。

  “成熟”型

  有多年經驗更靠理性分析

  【案例】 為數不多的,是羿飛這樣的“大神級”資深投資者。從2009年拿十幾萬元購買網際網路理財到現在近千萬元的投資額度,羿飛在實戰中積累了投資經驗,也見證了這一波投資浪潮中的各種悲歡故事。

  “‘e租寶’出事,老投資人很少中招,原因就是會理性分析。”羿飛給記者算了筆賬,平臺給投資人收益10%到12%,廣告成本約5%到6%,加上房租和人員成本3%,以及5%到15%的返傭,實際融資成本高達23%到36%,這豈是融資租賃行業能夠承受得了的?

  羿飛坦言,即使是摸爬滾打7年的他,也曾在上海的“熱貸網”踩了雷。“網路理財的投資風險確實很難判斷,因為你永遠不可能獲得足夠多資訊。但説到底,最終能得到的收益一定與自身能承擔的風險相匹配。”羿飛説。

  【提示】 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看來,缺乏成熟的個人投資者,是中國整個金融市場的“通病”。網際網路理財和傳統理財投資並無二致,只不過從線下到線上後,更低的門檻、更多的誘惑、更快的速度,放大了投資者的不足。

  “監管部門在嚴厲打擊網際網路非法集資的同時,也要拓寬百姓的投資渠道,加強對投資者的引導和教育。”曾剛説,建立良好的投資心態,充分了解投資項目,才能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並實現財富的良好增值。

  新聞·評論>>>

  監管規則陸續落地

  不意味著可高枕無憂

  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終於成立了全國性自律組織——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近段時間以來,打著“網路金融”旗號行騙的違法違規案件頻頻曝光,不斷刺痛大眾的神經:為飛奔的網際網路金融係好“安全帶”,已是擺在人們面前繞不過去的緊迫課題。

  為網際網路金融係好“安全帶”,提升監管的專業性、有效性是關鍵。當前,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基本規則正陸續落地,但並不意味著就此可以高枕無憂。面對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監管主體的專業性、主動性還沒有跟上,面對金融創新與模倣行為甚至是非法行為的魚龍混雜,監管能力、監管經驗和監管資源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欠缺,監管的有效性面臨考驗。

  為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係好“安全帶”,還需要從業者擺脫急功近利、甚至刻意謀求監管套利的思維。不是把金融簡單地搬到網際網路上,就是網際網路金融。從業者必須清楚認識到,只有建立一套有別於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消費者搞創新,才能真正在行業的穩健運作中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

  在網際網路金融大潮中,風險管控事關人們的“錢袋子”和許多家庭的穩定幸福,每個投資者必須切實提高認識。一些不法分子隨便穿個“馬甲”就能融資數十億元,與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不夠、投資觀念不正確有很大關係。不少投資者往往只看重網際網路金融的高收益性,更有甚者,明知一些非法行為不可持續,但仍抱著“賺夠了就走”的心理。投資者必須樹立理性的投資觀念,才能為自己的財産保值增值係好“安全帶”。本組稿件均據新華社

網際網路金融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京天利 19.06 9.98%
2 賽為智慧 18.52 9.98%
3 天源迪科 17.00 6.25%
4 銀之傑 16.53 6.10%
5 恒生電子 62.84 5.1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衛星石化 15.08 -3.52%
2 上海鋼聯 74.30 -3.19%
3 新湖中寶 4.52 -2.80%
4 羅萊生活 14.63 -2.79%
5 東方財富 16.47 -2.7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