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做更懂中國市場的熟人民宿分享”

  • 發佈時間:2016-03-21 07:00:1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房屋分享平臺Airbnb問世至今,已成為估值250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對比之下,近幾年中國房屋共用市場開始發展,但仍未産生出行共用領域“滴滴”這樣的現象級産品,分享經濟,成為了時下中國創業者和投資人心中的下一片藍海。

  政策利好,資本涌入。站在分享經濟的“風口”上,作家、前媒體人蒲荔子創立的“朋友家”定位於熟人社交之上的房屋共用,“房屋共用的大蛋糕還處在一個跑馬圈地的荒蠻時代,朋友家要做更懂中國人的平臺”。

  去年12月,朋友家獲鉑濤集團天使投資,估值2000萬元。鉑濤集團擁有數千家門店的線下入口和8000萬會員,酒店巨頭的入股帶來了更大想像空間。目前,朋友家房源已經覆蓋全國60多個中心城市和旅遊熱點地區。APP、微信公眾號全平臺用戶超19萬。

  ●南方日報記者 彭琳 實習生 劉笑雪

  産品模式

  熟人社交切入房屋分享市場

  “你會把房子給陌生人住嗎?但如果是熟人呢?”在蒲荔子及其團隊看來,不同於國外的契約社會,中國是一個典型的熟人社會更加依賴“人的關係”,而國內房屋共用領域的創業公司大多停留在對國外模式的複製。“從一開始,‘朋友家’的定位就是基於熟人社交的房屋共用。”

  據介紹,用戶在朋友家APP上通過手機號碼註冊,系統將匹配手機通訊錄來識別用戶的一度好友,再計算出用戶的二度、三度好友。用戶在上傳房源,可以自由選擇開放給幾度好友。如此一來,陌生人的關係很快變成了二度、三度好友的“泛熟人”關係。盈利模式上,朋友家和諸多房屋共用平臺一樣,向房東收取10%的佣金。

  蒲荔子認為,消費升級下年輕人的生活旅居方式,已經從單純的功能性需求向體驗性、情感性需求升級。“在朋友家,不僅是住進一個房屋,更是住進主人的生活。”

  目前,在朋友家首頁置頂的一位“人氣房東”是藝術家有山,頁面介紹是”被屢屢錯認胡歌的他,在東錢湖畔過著’穿越’的日子”。內文對有山的故事作了詳細圖文介紹,房東故事和個人情懷的訴説,打動了很多用戶。一經推出,就有房屋訂單産生。

  蒲荔子錶示,朋友家的房東可能是一個藝術家、作家、模特或是一個你所從事領域的專家,“你發現他們竟然是你朋友的朋友,而你可以住進他們家,和他們進行深入的交談”。目前,朋友家已經吸引了眾多藝術家、設計師、作家、媒體人等入駐。

  在過去,信任以及安全問題一直是分享型經濟發展的最大阻礙,而基於熟人關係的朋友家遇到的阻礙會小很多。實際運營中,蒲荔子發現大部分房東看到房客的關係是某個朋友的朋友時,會非常爽快地接受。“一切的關係和交易都發生在熟人的網路中,有一種天然的信任土壤。”

  不過,接下來朋友家平臺也將引入身份證認證系統和保險公司,更大程度上保障安全。而在平臺上,房東和房客的評語都能被他們各自的幾度好友看到,無形中也增加了安全保障。

  熟人社交對於房屋共用市場的撬動力有多大?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認為,中國社會人與人之間獲得完全信任的成本高,朋友家的商業模式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還有待市場觀察。易觀智庫旅遊研究中心分析師馬天驕就直言“大多數消費者是基本的住宿預訂需求,而社交有更好的平臺來實現”。

  創業故事

  消失十年:從作家到創業者

  在創業前,蒲荔子是一個媒體人。而在更早前,他還是一位作家。

  十年前,蒲荔子以筆名李傻傻闖入文壇,成為影響一批80後的新銳作家。24歲時,他被美國《時代》週刊全球版專題報道,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暢銷書作家”、“幽靈作家”。

  其後,他突然不寫了,幾乎完全從公眾視野消失。

  而在消失的十年裏,蒲荔子做過記者、公關、藝術區運營者以及網站負責人。現在回頭來看,他走上創業之路也並非偶爾。

  蒲荔子曾在一家知名媒體成為一名文化領域記者。2014年,他作為主創之一策劃發起首屆”拙見”年度盛典,邀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金像獎導演許鞍華等人,在廣州大劇院舉辦了一場跨界演講盛典。此外,蒲荔子還參加了單位內部創業孵化比賽,與朋友一起創辦了兒童興趣網站天空城。

  2014年,蒲荔子被調入單位的一個藝術項目。他從一個媒體人、策劃人,轉向藝術項目的設計者和運營。在這一系列經歷之後,作家李傻傻變成了創業者蒲荔子。2015年9月,他正式離職,創辦朋友家。他告訴記者,創業初期學著如何做一個産品經理,“像深夜寫小説一樣,我在深夜畫出了一個APP的原型。”

  談及為何選擇房屋共用領域,蒲荔子直言“自己出去旅遊時使用過幾個民宿短租APP,用戶體驗不好。”他從中意識到,這片藍海市場還有很多未被滿足的用戶需求。

  “我們的氣質更適合做房屋共用經濟”,在蒲荔子看來,過去這個領域的創業者一般來自傳統酒店、地産甚至其他行業。蒲荔子帶領的創業團隊則不一樣,團隊裏既有精於傳播的媒體人,也有項目過億的運營者,還有組過樂隊的技術狂。“做房屋共用,本來就是一個有情懷偏文藝的事情,我此前的工作經歷剛好可以把文藝圈的資源與朋友家對接起來。”

  上線運營僅僅三個月,朋友家房源數量已有數千套,覆蓋全國60多個中心城市和旅遊熱點地區,APP、微信公眾號全平臺用戶超過19萬。

  行業趨勢

  中國房屋共用經濟拐點即將到來

  2016年或將成為中國房屋共用經濟的爆發元年,這已經是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共識。

  投資了網路短租平臺的晨興資本投資人程宇此前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就表示,中國房屋共用經濟從2012年開始興起,經歷三年時間的前期市場培育,即將在2016年迎來拐點。“我們分析了Airbnb的發展歷史,成立之後也是經歷了大概3-4年的培育期後取得飛躍性突破,由此推算中國的拐點也即將出現。”

  國家資訊中心主任張新紅也表示,雖然目前全球經濟處於一種疲軟的週期,分享經濟卻一直保持著一種穩步增長的態勢。我國GDP增速從2010年之後開始持續下行,未來五年將保持一種新常態的發展,分享經濟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大有可為。

  在蒲荔子看來,創業趕上了“最好的時機”,2015年下半年進入市場時機準確。市場已經被初步培育,但壟斷尚未形成。而在消費端,被寓為“網路原住民”的90後是最有消費潛力的用戶,一方面消費升級下年輕人更注重個性化的體驗情感消費,另一方面他們更樂於嘗試分享模式。

  面對解決房源這一棘手問題,蒲荔子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過去很多創業公司都依靠人海戰術進行地面推廣,我們依靠産品驅動,讓用戶轉化為房東,才是解決房源問題最省力的方式”。目前這一思路已得到初步驗證,3月份正式推廣開始,朋友家的房源增速增長了50%,用戶自傳房源增加了500%。

  去年底,朋友家在“資本寒冬”下順利完成了融資,獲得鉑濤集團的天使投資。而連鎖酒店巨頭的入股,也讓外界對於朋友家的發展寄予了更多的想像空間。蒲荔子告訴記者,在朋友家發展初期,鉑濤的資源能在品牌和引流方面給予幫助。而在朋友家發展壯大之後,鉑濤集團能在會員資源、供應鏈與運營管理方面提助力。

  談及競爭對手,蒲荔子並不擔心。在他看來,中國房屋共用經濟市場足夠大。目前,國內創業企業規模都不大,先入者做好了前期市場培育工作,反而給了後入者更多機會。“我們不擔心別人,只是擔心自己更新佈局的步伐夠不夠快!不過,目前已有投資方接觸洽談A輪投資,希望很快能有好消息。”

  投資方點評

  看好朋友家的熟人社交元素

  投資朋友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很看好朋友家把社交元素融入到房屋共用中。這是與其他短租平臺的一個顯著差異,體驗過的用戶都會傾向使用朋友家。除了商業模式之外,朋友家的整個團隊都很優秀,這也是吸引我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2015年底,我們和蒲荔子雙方第一次見面就談到了晚上12點。

  目前,雖然短租行業已經有不少玩家,甚至Airbnb也進入中國了,但我們業內認為這個市場很大,目前幾個玩家的體量其實都還很小。市場機會很多,而且將來還會有更多房屋共用的創新模式以及細分市場的機會出來。

  2015年,鉑濤成立了鉑濤孵化器,專注于孵化和投資大旅遊領域的創新項目,已經投資了十幾個項目。除了投資,我們還將鉑濤集團8000萬會員和3000多家門店資源與創新項目。對於朋友家的下一輪融資,我們會持續關注和跟進。

  ——鉑濤孵化器投資總監 鐘再佑

  第三方點評

  朋友家“三度好友”分享機制有後發優勢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熟人社會,而非契約社會,人與人之間獲得完全信任的成本高。與Airbnb等國內外短租平臺相比,朋友家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是基於“三度好友”的分享機制。儘管朋友家入局比較晚,但是當前短租市場還處於市場培育期,市場格局尚未定型,還存在很多可能性。只要在商業模式上有自己的特點,朋友家很可能追上先發者的步伐。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 薛勝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