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士服務團成員的農村電商實踐
- 發佈時間:2016-03-13 08:0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5日,看到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城鄉寬頻網路全覆蓋”、“推進農村電商工程”等內容,陳秋霖著實為網路將走進更多鄉村而高興。
他是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副研究員,作為中組部、團中央選派的第十五批、第十六批博士服務團成員之一,2014年11月在內蒙古扎蘭屯市挂職副市長,今年起又在呼倫貝爾市挂職政府副秘書長。他在當地推進電商工作的過程中深深感到“一根網線的力量”——正在連接中國鄉村和全世界。
“在中西部地區發展農村電商,政府前期一定要引導甚至主導。”在陳秋霖看來,農村電商發展缺網路、缺物流、缺氛圍,但最缺的是人才,“有些地方,不僅‘孔雀’東南飛,甚至‘麻雀’都東南飛”。比如網路運營崗位要求有較高的創意、資源對接和分析能力,往往“一人難求”。而博士服務團的成員,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在理念引導和資源對接上下功夫。
陳秋霖想出的一個辦法是“請進來走出去”。他們選派了一批黨政幹部、企業人員和年輕人組成的農村電商帶頭人,去浙江遂昌、江蘇睢寧等電商發達的地方學習、培訓;又邀請了一些電商研究者、阿里巴巴講師、實操專家來到扎蘭屯市給全市科級以上幹部和企業人員開座談會和培訓班。
“理念改變先從改變領導、企業、年輕人開始,他們的積極性起來了,自己會想怎麼往下做,也會帶動更多人。”陳秋霖建起了十來個電商微信群,有創業群、渠道群、縣長群……每天各種各樣的交流資訊“嘀嘀嘀”響個不停。
貧困戶張秀榮就在這樣的資源對接中受益。2015年1月26日,陳秋霖邀請電商專家汪向東來到扎蘭屯市開展講座,在考察貧困群體情況時,他們覺得張秀榮的小作坊式黑木耳種植可以利用電商擴大規模,早日脫貧。
後來,他們幫助張秀榮在友成基金會和淘寶網特色中國內蒙古館支援下發起的內蒙古自治區首例眾籌活動中,成功募集12.15萬元,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吊袋大棚,並和幾個貧困戶一起註冊成立“張大媽黑木耳專業合作社”和“一把木耳”牌商標。通過電商技術培訓,“一把木耳”成功實現線上銷售。前不久,張秀榮樂呵呵地告訴陳秋霖,“一年凈收入3萬多元”。不少鄰居發現,張秀榮打工致殘的小兒子,因為可以幫助家裏做電商銷售,比原來開朗多了。
“農村電商歸根結底要讓農民受益,讓當地産業出實效。”陳秋霖説,淘寶、京東等大平臺主要做的是工業品下行,農産品上行更需要政府推動,“農産品千萬不能靠低價位,因為不可持續。農民不掙錢,就不可能維持再生産。要真正提高農産品的經濟附加值,讓老百姓願意去做綠色的産品”。
除了經濟效益之外,農村電商還有一個重要意義是“網際網路+農村”,“幫助農民了解世界、發展自己”。陳秋霖介紹,在團扎蘭屯市委建立的青年創業孵化園裏,50%的青年創業項目和電商相關。甚至有幾位曾經在國企工作的年輕人辭職創業做起了電商,一些大學生陸續返鄉成為“新農人”開始電商再造家鄉之路。
“哪怕失敗了也應該嘗試。”陳秋霖剛開展電商工作時,黨政主要領導這樣的支援讓他信心十足。目前,入選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扎蘭屯市正在探索把電商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結合起來,比如在社區試點電商時增加智慧圖書館、慈善超市等建設,前期由政府引導,後期政府逐漸退出,真正實現市場化運營,“電商加進服務功能,就是更加綜合的一個抓手”。
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和支援是陳秋霖最高興的事。在一年服務期滿後,因當地挽留,組織決定派他再服務一年。“博士、服務、團”,陳秋霖期待,未來在不同領域服務的博士,更加發揮抱團的作用,多做跨界交流資源共用,共同做一些事情更好地服務當地。
據了解,自1999年以來,博士服務團工作已先後選派16批2426名博士到西部地區、革命老區和邊疆民族地區服務鍛鍊,産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