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補齊短板打造“快遞航母”

  • 發佈時間:2016-03-13 03:31: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快遞‘最後一公里’面臨的‘門難進’,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這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多少有點意外,他沒想到,整日穿梭在城市裏的快遞員,在一些物業公司眼裏竟成了“不受歡迎”的對象。

  “為了行業的長遠發展,我們必須解決快遞服務‘最後一公里’的難題。”馬軍勝委員感慨道。事實上,不只是“門難進”“路難行”等末端投遞問題亦是制約快遞業健康發展、提升服務品質的一個瓶頸。

  據統計,全國快遞業務量每天平均七八千萬件,以7億城鎮常住人口計算,相當於10人中就會有1件快遞。然而,作為現階段支撐快遞攬收和投遞主要運輸工具的電動三輪車,在部分地區遭遇禁止上路的窘境。“這與當前城市快遞服務的現狀、居民生活的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矛盾,急需解決。”馬軍勝委員認為,社會問題就要用社會化方式來解決,快遞“最後一公里”是個綜合複雜的問題,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加快建設快遞末端平臺,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快遞末端平臺建設,支援快遞末端服務平臺形式多樣化等。

  當然,“最後一公里”難題僅是當前制約快遞業發展的短板之一。馬軍勝委員坦陳,7年來,快遞業年均增速均保持在50%以上,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匹“黑馬”。但快遞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經營分散,産業集中度低,運營和管理能力滯後,服務水準不高等問題突出,“‘十三五’期間,要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航母級快遞企業,擴大快遞有效供給,帶動快遞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馬軍勝委員説。

  “加快快遞供給側改革,就是要以市場化需求為導向,按需而變,按需調整。”馬軍勝委員舉例説,快遞下鄉、農産品進城,這個雙向流通便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很好注解。要推進快遞服務向多元化、規範化、精細化發展,拓展倉儲、冷鏈、金融、保險等一體化增值服務,推動快遞企業“走出去”。“美國服務製造業的快遞佔其快遞總量一半份額,而我國目前只佔10%,未來市場還有很大空間”。

  至於如何打造“快遞航母”,馬軍勝委員認為,要結合企業發展現狀和特點,堅持市場化運作,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支援企業兼併重組、上市融資,指導企業分類施行差異化發展策略;支援骨幹快遞企業提升航空運能,在重點機場建設快件航空綠色通道,支援企業組建航空貨運公司;支援骨幹快遞企業強化地面運能,例如擴大快遞公路甩挂運輸應用範圍;加快推進高鐵快遞示範線工程。

  “加大財稅支援力度也不可少。”馬軍勝委員建議,中央、地方財政資金對快遞基礎性公益性建設項目予以重點支援;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快遞基礎設施建設,研究落實快遞行業相關稅費政策等,“做好供給側改革的文章,補齊短板,打造航母,帶動行業轉型升級,快遞業大有可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