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方式

  • 發佈時間:2016-03-13 03:31:3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國兩會上,脫貧攻堅是政協委員們特別關注的重點。“扶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過程。”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扶貧辦原主任范小建説,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對扶貧工作的要求就更高了。而且,我國現行的一些制度已不適應當前的扶貧現狀,因此,我國的扶貧工作仍然面臨嚴峻挑戰。

  “我們説的實現全面脫貧,是指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可支配收入達到或者超過2300元。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很高的目標,相反這是一個底線。”范小建委員説。

  實際上,我國經過多年努力,容易脫貧的地區和人口已經基本脫貧了,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越往後脫貧攻堅成本越高、難度越大。因此,國家提出了要實施精準扶貧,就是要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變“輸血”為“造血”,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一系列問題。

  針對精準扶貧,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原副部長牛盾認為,首先,要建立領導責任制。其次,要創新扶貧制度。再次,要針對每個貧困家庭設計符合自身狀況的脫貧方案。

  關於扶貧的方式和手段,很多委員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建議,要加快貧困地區電網改造升級,為産業扶貧保駕護航。他建議依靠地方電力公司,大力開展新一輪農網改造工程,優先吸納貧困地區分佈式光伏發電上網,優先為貧困戶的光伏發電項目提供並網接入。

  在全國政協委員楊元慶看來,可以通過資訊技術實現精準扶貧。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對網際網路的使用局限于語音、通信等基礎應用,只有不斷提高農村地區獲取資訊資源的環境和條件,才能真正推動資訊扶貧。比如,通過網際網路教育網站,給貧困地區宣傳農技知識和種養知識,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在小額信貸扶貧方面,范小建委員認為,要降低信貸額度門檻。

  當前,各級政府都簽下了扶貧脫貧的責任狀,制定了進度表,因此一些地方出現了爭先恐後扶貧脫貧的局面。范小建委員表示,還要培養貧困地區群眾自力更生的精神,如果沒有自力更生的精神,扶貧開發也就沒有了靈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