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進口車的不平行之惑:售後服務嚴重不匹配引關注
- 發佈時間:2016-03-03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平行進口車的不平行之惑 “三包”險能否解決售後服務不匹配
平行進口車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將迎轉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表示,在促進汽車消費方面,商務部將著力推動出臺促進汽車平行進口的相關意見。長期以來,平行進口汽車擁有價格、品類及提車時間等多方面的優勢,但嚴重不匹配的售後服務卻讓平行進口車始終無法快步前行。此番借新政的東風,平行進口車能否破解“不平行”售後難題引發各方關注。
優惠最高20%
平行進口車是指未經品牌廠商授權,貿易商直接從海外市場購買,並引入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曾經的平行進口車更多被稱為“水貨”,但如今,平行進口車已經因為自貿區的推進而擁有了正規的渠道和合法的身份。
與4S店中的汽車相比,平行進口車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價格相對較低。普遍來看,平行進口車的價格要比正常進口車低15%-20%,再加上車型主要以美國和歐洲市場上的高端品牌為主,提車時間遠遠快於4S店,合法化之後的平行進口車確實“看上去很美”。
但高調亮相之初的平行進口車卻並沒有引爆消費市場,反而有些泯然眾人。據悉,上海自貿區試點平行進口車業務開始後第一個月僅銷售了20輛汽車,半年過後,上海自貿區17家企業的平行進口車訂單數量仍不足100輛,真實的交車數量僅有幾十輛。晚于上海推行進口試點的深圳,成績要稍強于上海,單月銷售也僅僅超過了150輛。
不過,隨著優惠政策接連不斷地出臺,出師不利的平行進口車也慢慢找回了狀態。雖然始終未達到預期般的“井噴”,但在去年,平行進口車銷量已佔據海關進口汽車總量的10%,此前兩年,這一數據始終未能突破7%。
售後成瓶頸
為何坐擁價格、品類以及提車時間上的優勢,平行進口車卻始終難以“大展身手”?實際上,平行進口車想要進入國內市場,必須經過政府部門的審批,尤其是要通過政府主管部門的進口車3C認證,此認證要求十分嚴格,一項要求不達標,車輛就無法入關。
在此之前,平行進口車想要通過國家進口車的3C認證,貿易商需要提供10輛左右的相同車型,這對於規模普遍不大的平行進口車貿易商來講成本壓力很大,不過隨著政策紅利的釋放,這部分認證成本已被逐漸攤薄。但是,平行進口車貿易商主要拿車渠道仍是國外各大品牌的經銷商,有分析認為,這意味著各大品牌的中國區總代理將成為他們的直接競爭對手,相比之下,從事平行進口車的貿易商肯定會劣勢一些。
不過,與上述問題相比,售後服務體系及規範的不完善才是平行進口車當下最致命的癥結。由於品牌授許可權制,國內4S店不會對平行進口車提供售後服務,不能進入維修體系也是多數消費者對平行進口車望而卻步的原因。儘管自貿區已有規定,要求企業及經銷商要依法履行産品召回、品質保障、售後服務等義務,但就落實情況來看,平行進口車與正常進口車在售後服務方面仍有天壤之別。
一方面是售後服務的嚴重不匹配,另一方面,平行進口車的價格優勢也在逐漸消失殆盡。此前就有報道稱,受到車市增速整體放緩以及競爭加劇的影響,國內各大品牌車企的優惠力度一直不小,優惠10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於是,平行進口車的價格優勢,4S店通過降價也能做到,如此一來,平行進口車的價格優勢也就不再突出。
“三包”險執行成關鍵
“有力使不出”的平行進口車到底該怎樣突圍?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其實從2014年開始,上海、北京等地就相繼與保險公司簽訂了平行進口汽車“三包”險的協議,平行進口汽車在售後服務方面的缺陷已經得到了一定補足。
據悉,汽車“三包”保險是針對平行進口車在售後服務和汽車三包服務上的缺失和設計的新的險種,保險的期限、範圍與國家規定的“三包”政策完全一致,涵蓋了整車維修、更換與退車風險。
一位平行進口車經銷商就曾表示,雖然平行進口車在配置優越的同時,價格也相對便宜,但如果執行傳統的“三包”政策,經銷商的經營成本也會明顯上升,賠錢賣車的情況勢必會出現。但“三包”險的出臺,很好地補齊了平行進口車售後的短板,增加了平行進口車與正規進口車的競爭力。
不過“三包”險的出現並不等同於一勞永逸。據了解,多數“三包”險僅對車輛的一些核心零部件提供質保,對部分非核心零部件不提供賠償,也就是説,這部分零部件的維修及平時的車輛保養都需要車主自掏腰包。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正在醞釀的平行進口車相關意見可能會對平行進口車市場進行規範,明確基本的服務底線以及車企應當對出口出去的汽車做出哪些方面的承諾。“汽車既然進入了中國市場,就必須要認真做好‘規定動作’也就是一些基本的服務和保障,不能只管賣不管修,而更高級別的‘自選動作’則還需慢慢推敲和完善。”白明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