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平行進口車3C認證政策放寬 單車售價或進一步降低

  • 發佈時間:2016-01-30 07: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多項政策門檻放寬 平行進口車利好頻至

  “保守地説,這個月的銷量也會是去年同期的一倍。”1月26日,位於北京五方橋的一家 龐大集團 經銷商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透露,去年1月嘗試增售平行進口車業務的當月,單店平行進口車銷量就已達到20輛,而在今年1月則預計超過40輛。

  這只是龐大集團試水準行進口一年來,80余家開展平行進口車業務的經銷商其中之一。褪去灰色外衣的平行進口車在開年大漲之後,又接二連三地迎來政策紅利。

  今年1月1日,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此前發佈的《國家認監委關於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CCC認證改革試點措施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正式實施。緊隨其後,1月中旬公佈草稿並計劃於今年5月出臺的《汽車反壟斷指南》和現階段正在徵求意見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亦對平行進口車銷售和售後兩大關鍵領域新增諸多有利條件。

  準入環節鬆綁

  歲末年初,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出的一紙公告,為久未發聲的平行進口車再掀一輪熱潮。

  《公告》顯示,從2016年1月1日開始,自貿區內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業務的企業,在已建立了完善的“三包”和召回體系情況下進行CCC認證申請時,可放寬提供原廠授權文件的相關要求。這則意味著,長期以來只有通過原廠授權的平行進口車才能通過3C認證的門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放開,而這對於平行進口車業而言,意義十分重大。

  “上海自貿區真正意義上按照平行進口規則引入的平行進口車只有50輛。”1月26日,位於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車交易市場的內部人士透露,自2015年初啟動試點工作後,真正嚴格符合平行進口車規則的車型數量並不多。而在去年3月中旬,上海平行進口車試點運作月余之時,20輛總成交量中,真正意義的平行進口車也僅為2輛。

  而這“真正意義”和“符合規則”的2輛平行進口車,在彼時則幾乎是平行進口車業發展以來的唯一“2輛”。在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浦東新區副區長簡大年看來,真正意義的平行進口車規模非常之小,行之艱難,關鍵瓶頸就在於3C認證的原廠授權。“汽車品牌的原廠授權很難拿到,而為了保護旗下品牌授權經銷商,絕大多數汽車製造商都是不可能為平行進口車提供原廠授權的,大多平行進口車都是從國外經銷商引入,自己去做‘小3C認證’。”亦有從事平行進口車行業的相關人士曾對本報記者透露。

  業內通稱的小3C認證,指的是平行進口車商自行通過改裝廠改裝到車輛檢測符合中國標準的程度,自行送檢從而得到的認證標識。儘管同樣合理合法,但諸如認證生效後僅可每年進口500輛車,以及有時可能出現的商檢、環保和車檢所資訊不一致影響上牌環節,小3C認證一直以來都有諸多瓶頸待破。

  眼下,3C認證放寬之後,不僅原廠授權得到解決,其他問題也逐一打破。根據《公告》,500輛每年的進口車輛數量不再設限;同時,認證流程和環節大幅簡化之後,認證成本和難易程度也將隨之大幅降低。

  政策紅利加身

  制約平行進口車發展規模的3C認證政策放寬,打開了平行進口車在準入環節的枷鎖。而緊隨其後發佈的兩項汽車業重磅政策制度徵求意見稿,更讓剛剛鬆綁的平行進口車業再迎更多利好。

  《汽車反壟斷指南》草稿中明確提出,汽車企業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不應限制其授權維修網路對平行進口車提供售後維修保養服務。

  而一直以來,絕大多數汽車品牌對平行進口車均拒絕提供售後服務,原本寥寥無幾允許為平行進口車提供售後服務的汽車品牌範圍也在大幅縮小——此前一直提供全球聯保政策的寶馬,也在2012年12月宣佈,取消對中國地區非4S店渠道購買車輛的相應售後服務。

  甚至於,即便是4S店有意願為同品牌平行進口車提供有償維修服務,在現實中也很可能是走不通的。“如果廠家DMS系統裏沒有這輛車的車架號,至少在原廠零配件供應方面,就沒法提供。”一家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日係進口車4S店內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坦言,對於平行進口車輛,即便是車主自費維修4S店也無法滿足。不僅如此,《汽車反壟斷指南》起草小組在調查過程中亦發現,部分汽車品牌在商務協議或政策中明文規定,對為平行進口車提供售後服務的授權經銷商設置處罰。

  顯然,在《汽車反壟斷指南》正式出臺後,汽車企業限制旗下4S店為平行進口車提供售後維修保養服務將涉嫌觸犯《反壟斷法》。

  不僅如此,在今年1月6日開始徵求意見並預計將於今年年內正式實施的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中,有關“供應商不得限制配件生産商的銷售對象;不得限制經銷商、售後服務商轉售配件”的條款出現,不僅意味著4S店在維修平行進口車時亦可使用原廠配件,更意味著配件生産商、經銷商和售後服務商均可轉售原廠配件。

  加之此前國家質檢總局計劃將非中規進口車納入“汽車三包”範圍,以及諸多平行進口車經銷商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一系列延保産品,在售後服務保障等方面,平行進口車的既有短板逐漸補平。

  猛烈的上升態勢

  政策逐漸放開後的平行進口車市場,已經褪去了昔日的“灰色外衣”。

  進入2015年,平行進口車試點遍地開花。去年3月,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試點啟動僅一個多月後,商務部批復同意深圳前海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成為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個獲批開展此項試點的城市。緊隨其後,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也正式通過並開啟平行進口車試點銷售。截至目前,四個自貿試驗區認證的汽車平行進口點企業數量已達80家左右。

  此外,包括龐大集團、 亞夏汽車 在內的諸多汽車經銷商集團,以及網際網路公司也開始向平行進口車領域進發。2015年,諸多龐大集團旗下經銷商開設平行進口車業務,銷售寶馬X5、X6,奧迪Q7等熱銷車型;去年5月,阿裏汽車事業部也宣佈啟動天貓“車海淘”業務,正式開賣平行進口車。

  一系列自貿區規範和扶持政策體系之下,平行進口車被越來越多的消費群體所接受。根據 國機汽車 發佈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全年海關進口量 106.73萬輛中,平行進口車銷量佔比約為10%。而在此之前的2013年和2014年,這一數據始終未能突破7%。

  而接下來,愈加開放的政策門檻,還將為平行進口車市場孕育更廣闊的空間。“去年大概10萬輛平行進口車,今年預計超過11萬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進口車專業委員會資訊部副主任王存預計。

  “儘管今年平行進口車可能只是個位數的同比增長,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事情。”王存所言的大環境,正是指整體進口車市場的大幅滑坡。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海關進口量同比下滑幅度高達24.2%,而在2014年和2010年,年進口量增長幅度分別為21.6%和93%。

  與進口車市場低迷正相反,越發自如的平行進口車或將迎來更多曙光。“3C認證放開後,同樣為平行進口車商節省了很大一部分認證成本,認證成本非常高,分攤在具體車型上約為1萬至2萬元,甚至更多。”前述平行進口車從業者對本報記者透露。而放開認證車輛數量限制後,這一認證成本則被大幅攤薄,原本佔據價格優勢的平行進口車單車售價,更將進一步降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