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鈴薯主糧化的關鍵是産業化

  • 發佈時間:2016-02-29 07: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農業部發佈了《關於推進馬鈴薯産業開發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決定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産品進行開發。《意見》提出,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據了解,馬鈴薯主糧化的內涵,就是用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産品,實現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産品向産業化系列製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作為我國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的補充,逐漸成為第四大主糧作物。

  其實,坊間馬鈴薯主糧化的呼聲一直都有。馬鈴薯主糧化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10年的“兩會”上熑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郭鳳蓮提出了“確立馬鈴薯主糧地位促進糧食增産確保糧食安全”的提案熣庖脖蝗銜是馬鈴薯主糧化概念的正式出臺。不過,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個提案很有意思,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直到2015年1月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中國種子協會在京舉辦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使得馬鈴薯主糧化的聲音開始廣受關注。

  應該看到,這次《意見》正式出臺可以説是正當其時。首先,我國已成為馬鈴薯生産和消費的第一大國。近年來,我國馬鈴薯生産持續穩定發展。2014年種植面積達557萬公頃,鮮薯産量9500多萬噸,面積和産量均佔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正如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所説:“馬鈴薯主糧化,是糧食結構調整的內生性要求”。

  其次,2015年,我國糧食産量達62143.5萬噸,從2004年至2015年,我國的糧食生産實現了“十二連增”,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史上的奇跡。但是,應該看到,糧食安全始終是關係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國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在這一點上不允許有絲毫馬虎。馬鈴薯主糧化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因此,《意見》立足我國資源稟賦和糧食供求形勢,順應居民消費升級的新趨勢,樹立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積極推進馬鈴薯産業開發,意義十分重大。

  筆者認為,馬鈴薯主糧化的關鍵是産業化。馬鈴薯産業化還需要以下三點作為支撐:

  第一,需要科學技術來提高其儲存時間。既然把馬鈴薯作為第四大主糧來看待,如何儲存就是如何也繞不過去的坎。資料顯示,馬鈴薯鮮薯最多能夠儲存8個月,而如果儲藏條件合適,馬鈴薯全粉可以儲藏30年,澱粉可以儲藏70年。如何延長其儲存日期則需要科學技術作為支撐。今後,要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通道,儘快形成新的生産力,從而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第二,需要最低的保護收購價支撐。與小麥、水稻、玉米相比,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但同樣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及天氣情況等多種因素影響。即使豐收之後也會面臨“薯賤傷農”的尷尬,繼而影響來年種植的積極性。既然要把馬鈴薯作為第四大主糧,就應該有長期的産業規劃,應該同小麥、玉米等一樣,實行馬鈴薯最低收購價政策,既保護了農民積極性,又穩定了馬鈴薯生産從而避免其大幅波動,這對馬鈴薯産業化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需要搞好馬鈴薯主糧化消費宣傳引導工作。當前,人們一般還只把馬鈴薯作為生鮮蔬菜食用,而且大家觀念中一直把馬鈴薯和貧困聯繫到一起。馬鈴薯主糧化是個長期的過程,由於飲食習慣不易輕易改變,註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搞好馬鈴薯主糧化消費宣傳引導工作。同時,要開展馬鈴薯主糧化技術模式攻關,改進和完善主糧化加工工藝,開發多種多樣的馬鈴薯食品。

  總之,國家推出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對於馬鈴薯主産省和行業是個利好消息,但要想使馬鈴薯“晉陞”為主糧,關鍵要在産業化上做文章,用産業化手段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同時,必須遵循“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産”的理念,而且需要比照小麥、玉米、水稻等其他糧食作物對馬鈴薯制定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並搞好消費宣傳引導工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