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能力

  • 發佈時間:2016-02-23 08:30:5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培國

  曾幾何時,一股廣場舞之風在祖國大地蓬勃興起,無論是城市社區還是鄉村廣場,只要有空地,都被大媽迅速佔領,伴著昂揚的旋律,踏著歡快的節拍,一首首中國風將鄉村的夜晚裝扮得多姿多彩。

  然而時間長了,人們卻發現,除了廣場舞之外,令群眾有深切文化“獲得感”的文化供給卻很有限。比如一些農家書屋,藏書品種單一、書籍陳舊、內容過時;比如一些地方村級文化活動室長期無人管理;比如一些地方農村文體廣場文化基礎設施薄弱,活動方式單一,文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再比如一些地方送電影下鄉,影片內容陳舊、放映場所不合適等。這些浮于表面的基層文化供給,讓百姓的文化“獲得感”大打折扣。要想改變這種現象,筆者以為,除了補齊文化短板,在保基本、均等化、社會化上下功夫之外,各地公共文化服務還應像經濟發展一樣,注重基層文化的供給側改革,通過優化供給結構,著力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能力,滿足百姓多方面、個性化的文化需求。

  一則,要號準百姓脈搏,了解百姓文化需求。要想供給準確,先要摸清需求。構建現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方面需要相關部門真正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調研,摸清百姓需求。另一方面,要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及時準確蒐集群眾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開展功能表式、訂單式服務。只有號準了脈搏,把群眾的“需”與政府的“送”匹配起來,文化供給才會對農民胃口,這樣的文化大餐才會受百姓歡迎。

  二則,要注重資源整合,讓文化資源有序流動。由於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公共文化服務相關方缺乏統籌、沒有形成合力等原因,我國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一直存在著人、財、物等資源分散等問題。文化不流動,只能是自娛自樂,文化流動起來便會激活一池春水。如在農家書屋建設上,各地可探討組建流動書屋,讓書籍在更大範圍內共用;如廣場舞推廣,可以探討鄉鎮、縣域甚至市域內的“文化走親”,交流互動,通過比賽激活群眾參與熱情等等。

  三則,要發揮市場作用,激發産業活力涌流。著眼供給側改革,最終是要實現高效、高質的文化産品供給。各地政府在公共文化産品供給過程中,要做好抓投入、建平臺、建機制等基礎性工作,但在提供文化産品服務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讓文化演出企業、莊戶劇團等成為文化市場主體,擔當起文化産品供給的責任。同時,也要充分發揮文化類社會組織、行業協會、文化志願者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把公共文化服務搞得紅紅火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