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借紅包給孩子上堂財商課

  • 發佈時間:2016-02-15 07:29:37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壓歲紅包惹煩心事 小哥倆掐起來了

  長春晚報記者 肖虹

  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樂樂(化名)媽過得挺鬧心。樂樂是個7歲的小男孩,今年就要上小學。“可能考慮到孩子要上學了,親戚長輩們春節給樂樂的壓歲錢比往年多,算起來超過兩萬元了。原本我們也沒當回事,直到大年初六在樂樂的姥姥家遇上我姐家的孩子牛牛,這下可不得了了。”樂樂媽説。

  牛牛是樂樂的表弟,6歲。樂樂媽説,平時這倆小子遇到也就是淘淘氣,那天晚飯後倆孩子躲在屋裏玩,沒過多久大人們就聽見孩子的哭聲,跑去一問,竟然是因為牛牛接的壓歲錢沒有樂樂的多!“大人們怎麼勸都不行,一場家庭聚會最後還是不歡而散。”樂樂媽沮喪地説。回家後樂樂媽覺得有必要針對這件事跟樂樂深談一次,但思來想去又不知該怎麼談。“如何處理孩子的壓歲錢,著實考驗家長的智慧。”樂樂媽説。

  A家庭:通過家務勞動提取“紅包”裏的錢

  昨天,記者隨機訪問了一些認識的家長,請教他們是如何處理孩子的壓歲錢的。

  A女士事業心極強,在處理女兒壓歲錢的問題上,A女士採取了讓女兒承擔部分家務,並獲得一定報酬的方式。在具體操作方式上,A女士定的要求是:掃地拖地一次5個星星,洗碗一次3個星星……積滿100個星星,可以從紅包提取相應的現金。一個月下來,孩子能通過勞動掙到百八十元。

  A女士説,女兒以前收到過年的壓歲錢總會提出自己留一部分使用,但擔心小孩亂花錢,就與女兒商量,通過做家務的方式提取“紅包”裏的錢。A女士認為,讓女兒做家務有幾個好處:一是鍛鍊自理能力;二是讓她從小懂得獲取金錢必須靠努力的道理;三是做家務能讓女兒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有一份責任在。

  B家庭:家長輔助理財 提取增值部分獲得獎勵

  B女士和丈夫都是銀行業從業者,有一兒一女,兒子9歲,女兒4歲。由於家庭條件不錯,B女士的兩個孩子每年都能接到數萬元的壓歲紅包。

  B女士説,她希望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理財意識,從兒子剛懂事起就給他辦了張銀行卡,密碼也告訴兒子。兒子上幼兒園後,B女士就告訴他卡裏都是他自己的錢,指導他通過一些理財的方式使錢增值,並約定每年增值部分的20%兒子可用於購買喜歡的玩具和其他東西。有了之前的灌輸和引導,B女士的兒子小學二年級後就開始在父母的指導下通過部分定期存款、部分定期購買理財産品以及部分委託父母購買股票的方式來理財,並每年從收益中抽取20%買玩具、看電影和選購圖書。

  B女士説,現在她的兒子已經適應並且很認可這種壓歲錢處理方式,小女兒也開始嘗試理財啟蒙。

  C家庭:留取部分壓歲錢給孩子支配 但一定要記賬

  C女士從小對女兒採取“放養式”教育,但女兒比較懂事和聽話。C女士回憶説,自己小時候過年收的“紅包”總共幾百元,收的時候心裏美滋滋的,可一過完年就被爹媽全額收走,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失落。為此,她自己當了媽媽後,在女兒5歲懂事後就不再這樣做。

  C女士説,女兒每年收到的紅包大概4000元,她的原則是,少的話就留一半,多的話就留四成,作為女兒平時的零花錢,“孩子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請同學吃東西,但一定要記賬”。上學後,C女士的女兒開始有了一次性較大金額的支出,上百元或幾百元,每到這時C女士就要求女兒在較大支出前和自己商量,“而且我還定了個要求,如果前一年零花錢用得合理,第二年可以給她預留更多”。

  C女士的女兒現在小學六年級。通過堅持這種壓歲錢處理方式,孩子初步養成了定期存款、合理消費的習慣,比較節約,效果不錯。

  理財專家:壓歲錢該誰管?不同年齡方法大不同

  上述3個家庭有各自不同的“紅包”處理方式,無所謂好壞,只要適合自己的孩子,跟孩子達成一致即可。理財專家建議,其實在處理孩子的“紅包”問題上,家長沒有必要走極端:要麼完全放權,要麼完全包辦。作為傳統年俗而存在的壓歲紅包,其實是孩子要面對的第一堂財商課,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齡有多樣化的選擇。

  比如,對學齡前幼童,錢在他們眼裏只是可以滿足願望的神奇紙片,這個階段壓歲錢的使用權無疑應由家長來主導。到孩子上學後,他們已經在生活中體會到了“錢”在很多層面的意義,家長應逐漸地放手,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去自己支配相對小額的錢,協助他們正確地認識金錢和使用金錢,但絕不完全放手。

  再大些後,有些孩子可能會要求獨立管理壓歲錢,父母可以借機對他們進行有關金錢的教育,先把一小部分數額的錢款完全交給孩子管理,家長完全不干涉;也可讓孩子先列出一個用錢計劃,與家長協商同意後,再把全額交到孩子手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