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孵化器嚴格“優勝劣汰”激勵創業者專注爭先
- 發佈時間:2016-01-20 01:00: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感覺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像活了半年。”2016年1月初終於通過評審進駐成都磨子橋萬眾創業場的蘇舟説,2015年11月,他帶著鮮度農莊 “一腔熱血”而來“灰頭土臉”而歸,“評審團認為我的項目打磨得還不夠”。
在隨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裏,蘇舟很快將只有1人的團隊擴大到了20多人,並建立較為完整的運營模式和産業鏈,1月初,他“捲土重來”再次參加評審並順利通過。
IT産品銷量一度佔據全市90%市場份額、素有成都“中關村”美譽的磨子橋街區,于2015年下半年加快轉型發展步伐,當年10月,成都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開街。
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最大孵化器之一、萬眾創業場總經理鮑靈果説,目前入駐的50多家創業團隊,是經過嚴格篩選制度脫穎而出的。據介紹,去年10月至今,共有200多家團隊申請入駐,經過初篩,150家團隊獲得評審機會,由評審團對其創業思路、經營模式、市場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截至今年1月,順利入駐的團隊數量只有三分之一不到”。
來自甘肅的呼濤和他的“尋球”APP就是幸運兒之一。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研究生赴美留學、後在矽谷工作過的呼濤,于去年在北京創立了“尋球”APP——一個專門為球隊尋找對手、預訂場地、安排陣容的線上工具,後經朋友介紹前來成都尋找創業機會。
評審團介紹,“尋球”之所以能獲得通過順利入孵,是因為“尋球”創立以來逐漸具備了較為成熟的經營模式,收穫了一部分“鐵桿用戶”,同時,該經營方向也契合了成都濃厚的足球氛圍。據了解,成都常年參加足球運動的人口數量已達30萬人,目前成都正規劃于3年內新建300塊足球場,進一步推動足球産業發展。呼濤説,“尋球”順利入駐萬眾創業場後,已在成都“擁有”了1000多支球隊,組織了3000多場比賽。
對於創業團隊而言,入駐孵化器並非一勞永逸。據鮑靈果介紹,3個月完成註冊、6個月産品上線、9個月實現營收是對入孵團隊的基本要求,入孵團隊將接受每3個月一次的“復審”,沒有取得突破的團隊將被淘汰。
“今年2月,我們將對50多家團隊進行組織第一次驗收。”鮑靈果説,目前已有4家團隊全力以赴拿到了融資,但也有少數團隊狀態低迷,“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你不專注不踏實,就只能離開,我們只歡迎真正需要幫助的團隊過來。”
鮑靈果把成都創新創業環境比喻為一盆火辣辣的火鍋,“火鍋的刺激是創客們前進的動力,但舌尖的辣痛也沒有讓他們失落後退,就是靠著這一鍋‘火熱的夢想’,成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創客的到來,推動老街區煥發新生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