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外”的小尼
- 發佈時間:2016-01-15 08:33:32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馬衛
在萬州城邊的關口,有座庵,只有一個尼姑。
我的造訪很偶然,那天,一位愛好文學的女士説,能不能勞我大駕,幫她看看新寫出的長篇小説。説實在話,心有不願。一是我不擅長篇,二是怕費力不討好。然而,經不住她的勸説,我還是去了。因為我的成長過程中,也得到過很多文學前輩的指點。
她安排的地點,竟然就是這座尼姑庵。
主人就一位,女士説,算起來,這主人還是她的晚輩呢,應叫她姑,隔三代的近親。
那她為啥當尼姑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件極不容易的事。我們坐下後,小尼給我們泡上茶,菊花綠茶,水是山泉水,洗好茶後才端上來,茶葉伸展出綠意,瓷杯子內是一汪碧色,我都忘了喝,清香氤氳,讓我陶醉。
女士催我看她的長篇,而且申明,為了照顧我的眼睛,特意列印成紙質。感謝她的關愛,但此刻,我心沒有在小説上,而是對這個人,準確地説,是對這個尼姑,産生了興趣。文學就是研究人嘛,人是社會的主體呵。
女士不便再催,我們仨坐在一起,邊品茶,邊交談起來。
小尼年輕,19歲,但已出家3年。如在塵世,正豆蔻年華。
3年前,16歲的她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家裏的人很鄙視她,因為現在的升學率這麼高,還考不上,確實説明問題是自己的。
小尼那時還不是小尼,叫蕙,家人的鄙視,讓她難受。人的這一生,惟讀書才有出路嗎?讀書又為的什麼?還不是為了一輩子能過上好日子?所謂好日子,就是穿、吃、住嘛。酒肉穿腸過,衣著是給別人欣賞的,住呢,一間茅屋遮風擋雨就行了。蕙的想法,被父母斥為不思進取。你看看某某,成了大款,你看某某家,在城裏買了房。
蕙就在這樣的重壓下,離開了家。結果,在峨眉山,一老尼説服了她,剃度為尼。3年後,她遊于關口,結茅為廬,築泥為墻,草創了這間尼姑庵。
我更驚詫的是,她仍在讀書,而且讀的全是古典文學。李漁的《閒情偶寄》、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等,讓我敬仰。在文學邊緣化的今天,連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少人問津,何況這些古代作品?
小尼中午作了頓素餐,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我説,你一生作何打算?
她説,沒有打算,如果每個人都想作名人,掌大權,有大錢,這社會肯定要出問題。如果很多人淡名泊利,那學術和文學,肯定有大的發展。
想不到她還有如此的見解,恐怕其道行也不淺了。中國古代的很多思想家,即出自佛道二家,就是因為他們無功利之心,更能看透社會,看穿人世。
回過頭來再説小説,已無多大必要了。
小説不過是人世間的複製,不過是人的心靈史,不過是塵世烙在靈魂的傷痕。如果你的小説見不到人的靈魂,見不到對人性的解剖,再好的文筆又有什麼用呢?
文學和佛經,和道經,其實只是形式的不同,其目的應當是一樣的。
一個人的尼庵,一位年輕的尼姑,在青燈下木魚聲中,思考著社會人生。比之我輩碌碌無為者,更讓人敬佩得多。我只略微擔心,這庵,能抗得住日後的風雨嗎?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