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科院“第二糧倉”預研初傳捷報

  • 發佈時間:2016-01-14 01:30: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馬愛平)近日,從中科院獲悉,“第二糧倉”STS (科技服務網路計劃)預研項目“淮北科技增糧縣域技術整合與示範”初傳捷報,已初步形成“百畝試驗、千畝示範、萬畝輻射”格局,項目區安徽省渦陽縣提前一年進入噸糧縣。

  我國的高産田只佔三分之一左右,進一步增糧的空間有限,且增糧需要再度加大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有帶來環境污染的風險。而佔我國耕地三分之二的中低産田,自然條件差、投入少,以中低産田改造為目標的“第二糧倉”計劃,將是我國未來糧食安全的“希望工程”。

  2015年1月,中科院聯合地方率先在皖北啟動“第二糧倉”STS預研項目“淮北科技增糧縣域技術整合與示範”。項目區安徽省渦陽縣原計劃于2016年實現噸糧田縣目標,通過各方不懈努力,加快玉米高産高效種植,加速渦陽縣噸糧田推廣步伐,2015年推廣噸糧田60多萬畝,提前一年實現噸糧縣。

  項目總協調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吳麗芳介紹:項目在技術研發和示範方面進行了砂姜黑土改良、水資源有效利用技術與應急灌溉和水肥一體微噴灌技術産品示範推廣;培育了抗逆適機收玉米品種、抗(耐)赤霉病小麥、耐儲藏水稻品種、脆稈水稻品種(適合秸稈還田);推廣控失複合肥、控失尿素、化肥增效劑等系列環保化肥産品和高效省工施肥技術;推廣高效減施農藥技術産品;研發示範了噴藥機器人等智慧農業裝備;在龍亢農場建立了全國物聯網平臺展示窗口,建立了我的農場、供銷市場、莊稼醫院、大田物聯網系統;研發了害蟲自動檢測、水質監測等技術及産品。中科院遺傳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化榜育成的“科育186”玉米品種,産量潛力達800公斤以上,該品種後期籽粒自動脫水快,比當地玉米品種早熟7—10天,可進行機械化一次性籽粒收穫,將是淮北地區推廣應用的熱門玉米品種。

  據了解,該項目以皖北中低産田科技增糧為目標,進行週年農業全産業鏈高新技術整合和示範,分別以安徽省龍亢農場和渦陽縣為基地,打造綠色高效集約化經營的現代農業發展轉型和縣域科技增糧示範樣板,提供現代農業發展的系統解決方案,為在全國範圍內“第二糧倉”的全面啟動和實施奠定了基礎。同時,“第二糧倉”項目與科技部糧豐工程、農業部高産創建、安徽省小麥高産、水稻提升和玉米振興等科技計劃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在皖北現代農業發展中起到重要推動和示範引領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