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智慧糧倉”保糧食安全

  • 發佈時間:2015-09-24 10:12:03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個兩千噸級泊位、年貨物吞吐量500萬噸、年産能60萬噸的飼料加工生産線、172萬噸有效倉容、10MW裝機容量光伏電站……一串串數字,刷新著湖南省糧食倉儲的歷史。

  “作為全國稻穀的重要産區,湖南省被確定為第一批中央財政補助地方糧庫維修改造重點支援省份。中央、省、市三級財政共投入27495萬元,企業自籌17087萬元,對湖南糧食集團旗下各庫點倉房進行了維修改造。”湖南省財政廳副廳長郭秀宏説。

  如今,原有的“危倉老庫”換了新顏——裝有數字資訊化管理系統的“智慧糧倉”已投入使用。隨著夏糧的豐收,記者相繼走訪湖南省多處“智慧糧倉”,感受著數字化資訊管理帶來的“湖廣熟,天下足”。

  數字化管理開啟“智慧糧倉”大腦

  一台全景錄影機,一台鐳射測量儀,糧倉的所有操作全部實現無人自動化數字管理。

  “糧食倉儲資訊化建設,是湖南糧食集團‘智慧湘糧’資訊化整體規劃框架的核心項目之一。目前,庫區局域網及儲糧專線網的搭建、庫區視頻的監控、儲糧出入庫業務的自動化、糧情檢測與智慧通風等資訊化建設,現已逐步投入使用。”湖南糧食集團資訊中心主任曾建雄對記者説。

  據曾建雄介紹,在遠端可視化監管方面,通過引入點面聯動的全景高清攝像技術,實現了對倉內糧食儲藏動態的監管;在糧情線上檢測及預警方面,通過對倉內溫濕度、氧氣、二氧化碳、磷化氫等指標的監測,保障糧食品質的安全儲藏;在智慧通風控制上,實現了對風窗、軸流風機、地上籠風機等開關的自動化整合控制,並建立預警聯動,自動控制通風系統進行有效調節;在糧食數量線上測算方面,採用三維鐳射測量儀,應用鐳射測距、角度測量、多自由度掃描採樣等技術,實現對糧食數量的線上測算,全面提升了倉儲管理水準,全面保障了糧食安全。

  走出倉房,記者看到,糧庫庫區門崗外運糧車輛排隊等候著入境登記。“運糧車輛進入庫區,首先就要通過入境登記的程式,這是維護糧庫正常運作秩序的關鍵。”為“智慧糧倉”提供資訊技術支援的萬通公司軟體開發部部長陳康向記者介紹説,“原來對於運糧車輛的相關資訊都是人工手抄,現在全部實現智慧化——賣糧人刷身份證登記,送糧車輛車牌自動識別。對運糧車輛都配有智慧鎖,用於糧食集並過程和出入庫的遠端實時跟蹤、資訊傳遞,能有效防止運糧車輛換牌、換車等違規現象的發生。”

  運糧車輛完成登記後,緩緩地來到了扦樣機前。長長的扦樣桿懸浮在半空。只見扦樣桿從不同角度落下,直抵待卸糧底部。

  “按照國家要求,入庫的糧食必須進行質檢。在以前,糧食扦樣全都是手動操作,扦與沒扦,只能憑著質檢員的一張嘴,很難做到真正監管。賣糧人在裝糧時,將次糧裝在什麼位置,他們都是有‘藝術’的,可以避免質檢員將次糧查出。現在就不同了,在具體扦樣過程中,系統智慧隨機選點,可以直達糧食最底部。設備代替人工扦樣,既節省了人力,又避免了人為作弊,有助於提高糧食收購品質。”陳康説。

  “LED大屏通知質檢合格的車輛去過磅。”陳康繼續説道,“車輛行駛到地磅上,系統自動識別車輛,自動計量,在地磅處設有多個多角度攝像頭,實時記錄下每輛運糧車輛的真實情況,不留作弊死角。”

  運糧車輛通過了登記、扦樣、質檢、稱重等一系列程式,開始準備卸糧了。陳康把記者帶到系統操作室,在這裡,糧倉的一切動態全部了然。

  “對於糧庫的整體監控,系統有著四大特色。”陳康説,一是用全景凝視錄影機,對糧倉內部進行視頻監控。二是利用鐳射測量糧食體積。三是創新智慧開窗設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減輕了人工的勞動強度。四是糧食實時情況採集系統與倉內視頻監視、糧堆體積測量協同,為糧食管理部門對糧倉進行實時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溫度控制是糧食儲藏品質監管的核心環節。記者看到,在“智慧糧倉”中插有219個溫度檢測點,可以做到每小時或者隨時對糧食溫度數據進行採集。此時,通過遠端數據分析與操作,就可以對倉內糧食進行CT似的掃描。這樣,通過對糧堆每一層每一點的溫度進行監控,一旦糧食溫度有異常,系統就會報警,同時通過手機短信就立刻告知相關負責人,對糧食産生的問題進行判斷。

  鐵路專線構建“智慧糧倉”骨架

  “嗚,嗚……嗚……”伴著汽笛的長鳴,火車緩緩駛入站內。

  這是湖南糧食集團湖南長沙金霞現代糧食物流中心在進行“智慧糧倉”建設過程中,為實現現代糧食運輸物流快速發展而鋪建的專用鐵路。

  “作為園區三大物流片之一,鐵路物流片區目前已建成4.4千米鐵路專用線,作為國家‘北糧南運’戰略接卸點已投入使用。”湖南糧食集團副總裁鄧建平告訴記者。

  一陣陣清脆的聲響,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卸糧開始了。但是,使記者感到奇怪的是,站臺上並沒有卸糧的工人。

  “與傳統卸糧方式不同,鐵軌中間設有卸糧口,每個卸糧口上又裝有過濾網。火車停靠在指定位置,火車的卸糧口與鐵軌間的卸糧口對接衝齊,監管人員按動操控鈕,車內的糧食便會自動均勻卸下。”鄧建平指著地上半方見寬的方型口告訴記者,卸下來的糧食在站裏要經過過濾網過濾,避免糧食中摻雜著石子砂礫等雜物。並且,以往一列火車的包裝糧需要200名工人卸載2個小時,而現在僅需5到10分鐘就能完成,每噸糧食減少的損耗和成本可以節約100元左右。

  “這上面是咱們看得到的鐵路,而在地下,則是一條條長長的自動化傳輸帶,通過它們將過濾好的糧食直接運送到糧庫中。”鄧建平指著不遠處柱形糧倉説。

  這些現代型糧倉一改傳統糧倉佔地面積大而倉容量小的缺陷,融入新的設計理念,每一幢糧倉,高25米,直徑30米,可以倉儲6600噸糧食。據了解,目前這種淺圓倉已經取代了佔地面積大的平房式倉庫,成為糧食儲備的首選。倉庫配備了資訊化糧情檢測、機械通風等現代化設備,與地下傳輸帶相連,全部是機械化控制,不需要人工就能夠準確地運抵規定的糧倉。

  港口物流搭建“智慧糧倉”立體交通經脈

  在湖南糧食集團霞凝港,數艘輪船駐泊在碼頭邊,船倉內,整齊地堆摞著成袋成袋的稻穀。

  “霞凝港區是長沙港的主樞紐港區,屬國家二類水運口岸。霞凝港區通過湘江千噸級航道與長江干支流各港口相連,逐步形成了鐵、公、水、航空的立體交通網路港區,主要發展糧油、散貨重件及其他貨物的轉机和倉儲業務,從水路運抵長沙的糧食,可以通過這裡轉運至陸上的糧倉中。”鄧建平説,港口建成後,年物流吞吐量可達200多萬噸。霞凝港是24小時不間斷作業,隨時接應全國四面八方來這裡的糧船,入境就可以進行卸糧,快捷方便。

  目前,霞凝港口在建2000噸級泊位6個(最大停靠能力3000噸),同時發揮湖南糧食集團拆箱、轉机和倉儲業務能力強的優勢,已具備進口糧食的裝卸、存儲、換裝和集散能力。港區網路系統功能完善,採用內河港口最先進的集裝箱管理系統,制度健全、功能完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