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撥開籠罩企業的專利“迷霧”?
- 發佈時間:2016-01-05 02:31:4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行動派
歲末年初,來勢洶洶的通訊業“元老”愛立信正通過專利官司,與強大的小米帝國展開一場“拉鋸戰”。
“小米與全球任何一家公司一樣,需要得到我們的授權才能使用我們的技術專利。”2015年12月21日,愛立信中國區最新官方聲明稱,目前在印度的法律程式仍未結束,愛立信的立場不變,那就是小米必須要交“專利費”。
與小米同樣撓頭的還有山東的老劉。
幾年前,老劉所在的樂達公司以近千萬年薪邀請德國科學家拿下了一項關鍵技術——通過新型泡沫陶瓷過濾器可有效去除熔鑄金屬液中的夾雜物,降低金屬鑄件廢品率,並斥資幾千萬元新上了生産線。但在産品出口時才猛然發現,此技術的國際專利早已被外企拿下,這意味著幾千萬元的生産線瞬間變成“廢鐵”。
“旺盛的市場需求,催生出一批‘野蠻生長’的企業在市場上‘裸奔’。”濟南市智慧財産權局局長李海波接觸過不少這類企業,試水海外遭遇重重“圍堵”,手握專利卻又屢屢敗訴,“漠視或者拘囿于對專利的一知半解,常常讓這些企業在成長路上陷入凶險之境。”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走訪山東多家企業和智慧財産權部門,試圖通過解析籠罩企業的專利“迷霧”,梳理企業應對專利挑戰的未來之路——依靠專利闖天下,既需勇氣,也要謀略。
無視專利佈局“悶頭賺錢”,野蠻成長仍需“繳學費”
在李海波的印象中,他曾不止一次地走進位於濟南東部的樂達公司。
前些年來到這家規模不大的民企,接待他的都是企業副總,“‘一把手’總有‘更重要的事情’不露面”。與老闆的漠視相對應的是,這家企業每年産生專利的絕對數十分可憐。
“申請專利?他們認為這無關緊要。”“老專利人”李海波分析道,“他們只關注在國內鋪攤子,懶得申請和保護專利,用戶也不在乎他們有沒有專利,因為錢照樣賺。”
傳統企業群體中,忽略專利的不是少數。幾個月前,記者曾走訪泰安的一家機床製造企業。得益於産學研合作,該公司在狹窄的國內細分市場上佔據一定份額。但企業有限的專利數量不是為了保護技術,而是瞄準了産品鑒定和高新企業申報。分管技術的副總告訴記者,“在現在的法律環境下,申請專利會讓企業喪失競爭力。”他的理由是,“在我們機床行業,核心技術與普通技術之間往往只隔了‘一層窗戶紙’,你一公佈專利,‘山寨’貨分分鐘搞出來。”
濟南市智慧財産權局搞過一次調研,“大約有70%的企業沒有專利”的結果讓人吃驚。即便如此,“很多申報專利的企業,拿到專利證書,只是為了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拿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的國家補貼。”
“我看過一份報告,一部售價400美元的智慧手機,各種專利費用加起來高達120美元,甚至超過設備的零部件成本。而這些專利大都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中歐基金合夥人、前華為技術公司副總裁張俊一直在關注小米的官司,他告訴記者,“中興、華為可以在專利訴訟中放小米一馬,但跨國公司不會這麼幹。”
在專利訴訟上,“本國企業‘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跨國企業‘氣勢洶洶、咄咄逼人’”,大概地反映出中國專利環境內外有別的現實。但與小米一樣,習慣了在國內“侵權”與“被侵權”的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日益感受到來自專利“巨頭們”的壓力。
“漠視專利,小米們正要為自己的瘋狂成長‘繳學費’。”李海波説。而在國際專利佈局上的麻木而“吃了大虧”的老劉們也開始漸漸明白:所有的中小企業都嚮往變成“一夜暴富”的小米,但後者正在經歷的,正是中小企業未來要面對的。
手握核心專利仍輸官司,玩轉專利也得循“門道”
有專利便能“通吃天下”?未必。
“經歷過仿製的低水準創新階段,一些中小企業也意識到必須擺脫‘野蠻’,用專利劃定‘包圍圈’、開闢新的市場乃至打開國際化之路,但事情卻沒有如此簡單——”李海波舉例説,“我接觸的一家機械設備公司,手握核心發明專利卻遭遇‘惡人先告狀’,於是就陷入這起專利糾紛中當了‘被告’,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兩審過後該公司居然吃了敗仗。”
也許人們還對前幾年“小i”和“Siri”的專利大戰印象深刻。在這場圍繞聊天機器人的專利侵權訴訟中,作為被告的蘋果公司最終笑到了最後。
有專利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實事求是地講,‘小i機器人’在國內最先拿下專利,但為什麼會輸掉官司?就是因為核心證據‘專利證書’沒寫到點子上。”他表示,“專利證書沒有對如何實現遊戲功能、利用什麼類型的語句與遊戲伺服器交互、遊戲伺服器的組成和工作機理這些關鍵性的細節進行描述,就提出對方‘應當被宣告無效’,就相當於沒把自己的‘理’説出來,就生硬地説對方‘無理’,恰恰被對方抓住了這一點。”
贏了專利卻輸了官司,近兩年這樣的案例不少見。而那些“玩轉專利於股掌之間”的企業,常常卻有“門道”可循——“資深專利玩家”九陽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幾年,九陽和國內外家電企業官司不斷,核心只有一個,豆漿機侵權。不過,讓國內外家電巨頭賠款,讓侵權豆漿機下架,專利侵權之爭中的九陽屢戰屢勝——它打官司是有竅門的。
在九陽採訪智慧財産權,公司副總裁韓潤告訴記者:我們的秘密不僅僅在於用1000多項專利將豆漿機“從頭包到腳”,國內外企業要想進入這個領域,這些專利都繞不開;更在於我們自己培養了15個專利代理人——這是九陽屢戰屢勝的“秘密武器”。
“專利證書的好壞,可以決定一場官司90%的輸贏。而它的撰寫品質取決於專利代理人對專利技術的了解程度。”李海波告訴記者,一方面,有的代理人對相關技術缺乏了解,而企業技術人員處於保密考慮也不願意將技術核心機密告訴代理人,導致證書撰寫品質不高;另一方面,代理人受競爭壓力,片面追求撰寫速度,也導致證書撰寫品質不高。
“在專利代理行業,三個人便能成立專利代理事務所,九陽自己培養的專利代理人,就有五個專業的專利事務所為他們服務。”李海波説,“這些‘自己人’既能做出專利的高度,又能説出專利的深度,誰能打贏他們的官司?”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