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訪南韓鄉村“農家樂”

  • 發佈時間:2015-12-31 03:14: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底,記者冒雨走訪了南韓盛産大米的利川市西垌村“農家樂”。

  南韓東部農村深秋的景致,除了緊貼丘陵的耕地顯得比較“小巧”外,與中國北方農村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一樣是暈染著秋天斑斕色彩的樹林,一樣是收割後光禿禿的田野,只是那些整齊排列在田疇中大包大包捆紮得上好的白色稻稈包,叫人稱奇,據説那將是村裏牛兒們冬天的草料。

  記者走進利川市西垌村的農家大院,南韓西垌村村長金中樹一邊脫鞋進屋,一邊熱情地打招呼。他介紹道,“這裡是典型的南韓農村,在利川市也很有代表性。村裏不僅種糧食,還發展一些特色農業來增加村民收入。一開始我們以傳統的大醬製作為主,用的是傳統的銷售方式。後來發現不行,就讓村裏的年輕人以企業法人的身份,通過集體基金投資的方式建立産業化大醬製作加工廠,實現了大醬生産的産銷一體化”。金中樹一邊介紹,一邊放著有關西垌村發展的幻燈片:“2009年,我們得到了南韓政府鄉村支援五年計劃的資金支援,一共是40億韓元。當然政府的資金不是一次性給付的,需要分幾次領取,每次發放都有對前期資金運用的評估。用這筆資金,村裏建起了一些基礎設施,包括旅遊生活體驗場,有效提高了村莊的旅遊品牌效應。”

  “從2011年起,我們開始從首爾和別的一些城市引進觀光團,我們村距離首爾的車程只有個把小時,對遊客來説非常方便。靠著這種地理優勢,幾年下來旅遊的人數直線上升,2012年只有2000人次,今年可能突破10000人次。”金中樹如數家珍。

  從介紹中,我們能夠明顯看到南韓農村建設歷程的縮影。多年來,南韓政府持續向農村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援,南韓農村建設已經從最早期的新村運動到現在的農村支援。西垌村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靠著政府投放的40億韓元,一步一步成長起來。

  對農村建設投入資金,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但南韓農村建設投入的方式確有不少可借鑒的地方,單説資金支援就很有特色。據相關資料,南韓農村支援金額從5億韓元到4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80萬元至2250萬元)不等,實施過程分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能力培養階段;第二階段以5億韓元為單位進行投入;第三階段是評估和持續實施階段,即要對之前投入的資源和創造成果綜合審視,通過評估後才撥給下一批資金;第四階段屬於自立階段,這個階段不再投入直接的建設資金,資源投入將限定在教育、宣傳和互動方面。

  “南韓不僅有專門的協會對村莊支援進行分階段支援和指導,而且在新農村支援的資金投放上有健全的體制和篩選機制,非常注重培育村莊本身的發展能力。”同濟大學城市規劃係教授趙民在他的一份南韓農村考察報告中如是説。據統計,僅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間,南韓政府實施的農村支援項目就有1430個,西垌村顯然是其中的受益者。

  “全村480人,年均收入比2004年翻了一番,相當於24萬元人民幣,比周圍的村莊高50%。”金中樹的口吻越發自豪起來。“如果説成功的秘訣,一是大部分農村老齡化比較嚴重,老年人居多,但我們村有不少年輕人,他們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體驗項目會根據遊客的反饋和市場資訊及時改進,春夏秋冬項目各有不同,春天賞花,夏天戲水,秋天品大米,冬天遊冰雪。我們讓遊客親自體驗製作特色産品,愉快的旅遊體驗會讓他們成為回頭客。”

  金中樹拉著我們去村裏的米酒作坊體驗。當我們品嘗著他家釀造的米酒時,品味到的是一份南韓農家甜美生活的安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