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不可以從圓形變成條形?
- 發佈時間:2015-12-30 01:30:3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城市,自古以來就是由中心向外擴散的圓形結構。然而美國“生態建築學之父”保羅·索拉裏提出,未來人類的城市應該是“瘦型、線性、動脈功能的城市”。
顯示在他的設計圖上,這樣的城市蜿蜒于自然地塊的邊際,兩排功能複雜、形態各異的高層建築並列而行,像是在自然邊際形成的流線。城市內部和彼此之間由軌道交通連接,儘量使用可再生能源。線性城市的兩側則是開闊的田地、原野、山林、湖泊……
1968年,49歲的索拉裏放棄作為著名建築設計師的豐厚薪酬,在美國亞利桑納州首府鳳凰城以北100公里的戈壁地區買了一塊5000多畝的地。同年,麻省理工出版社發行了他的新書《生態建築學:人類影像中的城市》。此後的45年,索拉裏一直在戈壁中為設計他理想的人類生態城市而不懈奮鬥,直到2013年93歲高齡辭世。
如今,他已去世近3年,那座戈壁中的“理想城”——被稱作“人類城市實驗室”的阿科桑蒂雖然只有五、六幢建築,五、六十個居民和工作人員,但每年仍吸引上萬名參觀者和近千人前來學習。
索拉裏的未來城市構想是一種顛覆性的改變。他認為,未來城市規劃必須遵循三個原則——儘量減小佔用自然空間、功能完善、可持續。從生態的角度來看,它可以減少人們對石化能源的依賴、節約對土地和其他物質資源的佔用、減少浪費、分享、公平、有利農業生産和自然資源保護……它具有許多理想化的特點。從其設計理念來看,索拉裏的生態城市構想可以解決許多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城市病”,包括交通擁堵、空氣污染、人口和自然資源壓力等等。
索拉裏反對以汽車和公路交通作為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因為公路系統佔用太多土地。他認為,理想的人類城市必須是立體的、空間緊湊型的,以軌道交通來實現人流和物流運輸,而不能是“攤大餅”的模式。
然而這樣的城市並不是功能簡單、生活不方便的城市。“緊湊並不意味著犧牲城市應有的複雜性。每一個城市形成一個模組,每個模組裏有各種設施,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生活需求。大的模組有更多的功能。每個模組通過軌道交通連接,有一些不同功能可以互補,”索拉裏在2013年去世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生活線上性城市裏的人們很容易從兩側走出城市,進入大自然,接觸到田地、原野、森林、湖泊和其他大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樣的環境不僅易於人們舒緩精神壓力,同時也可以實現農産品本地生産本地消費,縮小人與自然之間的距離、減少城鄉差距。
從1975年開始追隨索拉裏建設阿科桑蒂的日裔建築學博士田村富昭目前擔任索拉裏創辦的“柯桑蒂基金會”聯合主席。他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城市給人類帶來文明的繁榮,但是也帶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壓力。”他指出,城市吸入大量自然資源,卻同時製造大量垃圾,“因此,我們必須在城市規劃過程中有意識地將社會資源分散,通過迫使城市向上發展、沿自然邊際流線型發展,來防止城市建設肆意向四週擴散”。
但是,把城市從圓形變成條形並非易事。田村富昭説,城市向周圍放射狀發展的問題難以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除了山、湖等自然力量能夠限制一個城市的擴張方向,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城市自覺自願地限制自己向四面擴散。因此只有通過政府強有力的控制才能使城市呈線性發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