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衛舌尖安全的“神兵利器”

  • 發佈時間:2015-12-30 01:30:4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説起北京廟會,人們一定會想起那些各式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的小吃。各種特色小吃是每年北京春節廟會的重頭戲,來自南北各地的美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來客。但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面臨著甲醛、瘦肉精等各種食品安全風險。廟會上的各種小吃能否經得起食品衛生的“安檢”呢?

  2014年春節大年初一,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一輛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車一大早就提前開到了某廟會現場。車上配備了一套“智慧利器”。只見數名監管人員拎起其中一台微波爐大小的儀器,迅速奔赴廟會各攤點抽查食品樣品。食用油是否變質,水發産品中含不含甲醛,肉製品中有沒有瘦肉精,不到10分鐘就見分曉。來逛廟會的市民紛紛誇道:“太好了!這下,我們不僅吃得舒心,也吃得放心了”。

  這套大顯神威的儀器叫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智慧化應急篩查裝備,利用內置於它的食品安全實驗室管理系統(FSLMS)和資訊技術,北京在國內首個整合分散監測點,構建食品安全快檢監測網路,資訊化、規範化管理快檢任務和數據結果,創新監管方式;它在國內外首次運用上轉發光技術于食品安全檢測,並將其與光度比色技術等整合於一個系統,同機快速檢測多種化學性和生物性風險指標。該套設備經鑒定為國際先進水準,並被評為201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神兵利器”應運而生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北京是一個常住人口超過2151.6萬的特大消費型城市。食品85%以上靠外埠供應,輸入性風險長期存在,監管面廣量大,檢測任務非常繁重。同時,北京承辦的國際性會議和各類活動頻繁,一旦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不及時、不妥當,就可能釀成政治性、群體性事件,關乎政府的公信力。

  立足自身食品安全風險的特點,北京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抽檢監測體系的同時必需加強快速檢測體系建設,共同構築食品安全風險控制的整體技術合力,及時、快速、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風險。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違法分子往往採用各種手段甚至高科技作假手段來逃避監管,而傳統快檢設備普遍功能單一、檢測項目少、應急性差,資訊化程度低,檢測需要多台儀器配合,運輸、展收、操作不方便,無法滿足首都監管的迫切需求。

  基於此,作為北京市食品藥品辦公室的技術支撐單位,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借助北京豐富科技資源,圍繞食品安全技術需求,集中力量進行聯合攻關,合力解決監管技術難題。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牽頭開展了食品安全智慧化應急篩查裝備研發,並進一步通過承擔市科委“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智慧化應急篩查裝備研發”項目,自主研發了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智慧化應急篩查裝備,有效克服了傳統快檢設備的不足,實現了快檢工作的資訊化和規範化管理,提升了食品安全風險控制現代化水準。

  “以前對食品的檢測方法成本高、週期長,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很難用上。現在食品監管人員可以手拎著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對超市、餐館展開檢測。” 項目主要研究人員之一,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毛婷博士説。

  全國首家食品安全快檢監測網路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智慧化應急篩查裝備檢測範圍包括食用油、水産品、蔬菜水果、飲料、奶製品、肉類、茶葉等,檢測指標包括有機磷、擬除蟲菊酯等農藥、克侖特羅、孔雀石綠等獸藥、安賽蜜、山梨酸、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劑、甲醛、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以及沙門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等40余項理化和生物指標,在5至30分鐘內就能完成指標檢測,成為食品安全監管衛士手中的“神兵利器”。

  同時,以智慧化應急篩查裝備為終端,利用內置在設備中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食品安全實驗室管理系統(FSLMS系統)和資訊技術,整合原有分散的監測點,構建起食品安全快檢監測網路,有效提升了首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效率和科學化水準。該網路擁有如下特點:

  整合式網路,利用先進資訊技術,整合了全市322個街鄉食品藥品監管所、340多家企業自檢室、150多家高校食堂等監測點,將食品安全監管由“單兵作戰”升級為“兵團作戰”。

  智慧化網路,實現對檢測任務自動下達接收、結果數據實時匯總分析和自動對接監管部門數據庫,以及政府、檢驗機構、企業自檢體系檢驗數據共用和實時動態分析。

  高效性網路,針對網路內監測點篩查出的問題食品,通過網路快速預警並在網路內集中開展進一步篩查,增強快檢工作的目的性。此外,針對某些食品類別中趨勢性、潛在性風險,及時在監管部門、檢驗機構、企業之間互通互報,有效提高風險發現和控制工作效率。

  開放式網路,可根據監管需求,納入更多的快檢設備和監測點。

  科技創新與食品安全監管的緊密銜接

  為做好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這篇大文章,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在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快速篩查技術研究工作開始階段就做好成果的應用轉化規劃,將創新成果轉化成監管實際需要的設備、技術規範等,促進成果在食品安全基層監管部門、檢測體系中更快、更好地應用,實現創新與監管的緊密銜接。

  如今,這套高度整合、高效靈敏的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智慧化應急篩查裝備在北京市322個街鄉食品藥品監管所、340多家企業自檢室、150多家高校食堂等近千家食品安全基層執法部門和食品生産經營企業推廣使用,並在北京“7·21”特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APEC會議、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等重大活動食品安全技術保障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2年北京發生“7·21”特大暴雨災害。災後又正值暑期,天氣炎熱,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風險非常高,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尤為重要。能否在最短時間內給災民供應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對首都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的一次重大考驗。

  面對這一考驗,首都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第一時間內開著食品安全移動實驗室,開赴受災較重的張坊鎮等重點食品銷售場所。利用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智慧化應急篩查裝備,監管人員在現場抽樣、制樣、增菌、檢驗,不到5個小時就給出了食源性致病菌檢驗結果,比傳統方法節省了60%時間,及時杜絕不合格食品入市銷售,保障了災民飲食安全, 有效防止了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2014年在APEC會議食品安全技術保障工作中,運用該設備開展了雁棲島、水立方、國家會議中心等核心區域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抽取現場樣品,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為APEC會議的成功舉辦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食品安全技術保障工作中,基層食藥所運用該設備在轄區內開展快速檢測,為確保活動期間零食品安全事故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