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非洞穴內發現之前未知人類新物種化石

  • 發佈時間:2015-09-17 11:44:4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鄭夢琦

  

考古學家親吻修復完成的未知人類頭骨

  

考古學家親吻修復完成的未知人類頭骨

  

未知人類手部化石

  

未知人類手部化石

  日前,科學家表示在南非約翰內斯堡 (Johannesburg) 西北部 50 公里(約為 30 英里)處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址“人類搖籃” (Cradle of Humankind) 地區一洞穴系統深處發現了之前未知人類族譜分支的 15 具骸骨化石,並盛讚這一發現是進化研究的一大突破。其中總共包括 1,500 塊珍貴化石,距今已有 250 萬至 280 萬年之久。這些化石均隱藏在僅可通過若干陡峭的山坡和狹長的岩石裂隙進入的暗洞中。圖為 2015 年 9 月 10 日,約翰內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古人類學家兼項目領導者李·伯傑 (Lee Berger) 在瑪羅彭 (Maropeng) 公佈這一發現期間親吻最新發現的古人類“納萊迪人” (Homo naledi) 頭骨化石複製品。圖片來源:法新社/斯蒂芬·海尼什。

  據悉,科學家在“新星” (Rising Star) 洞穴找到這一稱為人類“新物種”的原始人遺骸後,將其命名為“納萊迪人”。“納萊迪”在南非本地語言塞索托語 (Sesotho) 中意為“星星”。研究人員稱“納萊迪人”約有 5 英尺(約為 152.4 釐米)高,僅重 100 磅(約為 45 公斤)左右,其大腦尺寸僅相當於橘子的平均大小。它結合了類似南猿與人類的特徵,直至現在仍完全不為科學界所知。圖為 2015 年 9 月 10 日,最新發現的古人類“納萊迪人”遺骨化石在公佈期間進行公開展示。圖片來源:法新社/斯蒂芬·海尼什。

  中國文物網9月16日編譯報道:日前,科學家表示在南非約翰內斯堡 (Johannesburg) 之外一洞穴系統深處發現了之前未知人類族譜分支的 15 具骸骨化石,並盛讚這一發現是進化研究的一大突破。

  其中總共包括 1,500 塊珍貴化石,距今已有 250 萬至 280 萬年之久。這些化石均隱藏在僅可通過若干陡峭的山坡和狹長的岩石裂隙進入的暗洞中。

  據悉,科學家在“新星” (Rising Star) 洞穴找到這一稱為人類“新物種”的原始人遺骸後,將其命名為“納萊迪人” (Homo naledi)。“納萊迪”在南非本地語言塞索托語 (Sesotho) 中意為“星星”。

  專家尚未確定這些遺骨的具體死亡年齡,但表示其可能是在死後放置於此。這一發現揭示了古代人類的相關宗教儀式。

  約翰內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古人類學家兼項目領導者李·伯傑 (Lee Berger) 現已將這一人類骨骸化石的發現公布於眾,並表示:“我們剛剛發現一種故意進行遺骸處置的人類近親的新物種。直至歷史上的這一時刻,我們認為事實上,直接對死者施行儀式化行為的想法為‘納萊迪人’所獨有。我們曾感到人類自身與眾不同。但現在我們看到並相信存在著一種擁有相同能力的物種,非比尋常。”

  2013 年,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科學家和洞穴研究志願者在約翰內斯堡西北部 50 公里(約為 30 英里)處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址“人類搖籃” (Cradle of Humankind) 地區首次發現了此類遺骨。

  自二十世紀 20 年代開始進行考古發掘以來,相關工作人員已在該地區發現了一系列古人類遺骸化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