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綜合交通網路初形成“十二五”交通發展大躍升

  • 發佈時間:2015-12-28 10:3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12月28日電 (記者喬雪峰) 記者從2016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二五”時期是我國交通運輸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全行業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四個交通”建設,全力當好發展先行官,圓滿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了交通運輸發展階段由“總體緩解”向“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為我國由“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服務“三大戰略”邁出堅實步伐

  交通運輸部制定《落實“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實施方案》,出臺了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交通運輸“走出去”等一系列具體措施,中歐貨運班列橫跨萬里,成為連結歐亞大陸的貿易紐帶。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完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出臺實施方案及政策創新意見,推出了基礎設施網路化、運輸市場一體化和運輸服務便捷化等改革舉措。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了《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聯合編制了《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進程。

  國務院發佈《國家公路網規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出臺促進鐵路建設、普通公路、民航業、快遞業健康發展等意見,“海運強國”“公交優先”等上升為國家戰略,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綜合交通運輸改革向前邁進一大步

  在國家層面建立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綜合交通運輸改革向前邁進一大步。鐵路管理體制實現政企分開,組建了國家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鐵路發展基金,實施土地綜合開發,鐵路投融資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直屬海事系統政事分開,行政機構全面納入公務員管理。公路建設養護、長江航運、界河航道、救助打撈、武警交通等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交通運輸綜合改革、區域港口一體化、綜合行政執法等改革試點紮實推進。大幅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港航經營服務性收費,極大激發市場活力。

  法治政府部門建設不斷深化。《航道法》《郵政法(修訂)》頒佈施行,《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等完成制修訂,新出臺部門規章92件,綜合交通運輸法規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固定資産投資超12.5萬億 綜合交通網路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完成交通固定資産投資超過12.5萬億元,是“十一五”期的1.6倍。“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綜合交通網路初步形成,綜合樞紐建設明顯加快,各種運輸方式銜接效率顯著提升。

  鐵路網路規模擴大,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2萬公里,快速鐵路4.2萬公里,高速鐵路1.9萬公里。預計“十二五”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5萬億元,是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最多的五年。高速鐵路、高原鐵路、高寒鐵路、重載鐵路技術水準集體邁入世界先進行列,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

  公路網路不斷延伸,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457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2萬公里,“7918”國高網基本建成,農村公路里程突破397萬公里,西部地區81%的建制村實現通暢,國省幹線公路技術等級逐步提升,全國96%的縣城實現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連通,公路養護管理水準持續提升。

  水運基礎設施網路佈局更加合理,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超過2100個,五年新增500個,總通過能力達79億噸,內河高等級航道達標里程1.36萬公里。

  民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航線結構持續優化,運輸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航空運輸規模穩居全球第二。機場佈局不斷完善,全國民航運輸機場達214個,新增39個,北京新機場等樞紐機場開工建設,鄭州、武漢、重慶等幹線機場改擴建加快,建成14個、新建7個支線機場,通勤和其他通用機場加快發展。

  郵政網點密度明顯提高,完成8840個空白鄉鎮郵政局所補建,實現“鄉鄉設所”,全國網點總數達到5.3萬處,快遞營業網點達14.5萬處,重點快遞企業鄉鎮網點覆蓋率達70%。

  交通扶貧脫貧成績斐然,五年投入車購稅資金5500億元,集中連片特困地區92%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86.5%的建制村實現通暢,和國務院扶貧辦共同實施了309個“溜索改橋”項目。

  綜合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間,客運舒適性、快捷性明顯提升,高鐵、民航客運量年均增速達10%和9%,高等級客車比例超過25%。城鄉客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穩步提升,公交優先戰略紮實推進。貨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船型標準化比重不斷提升,多式聯運、甩挂運輸、城鄉物流配送集約化等取得積極進展。沿海港口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繼續穩居世界首位,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1.6億載重噸,位居世界第三。沿海規模以上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達32.3億噸,佔全球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建設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行業把智慧交通、綠色交通作為轉方式的主攻方向,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在行業積極應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業模式蓬勃發展。

  國家物流公共資訊平臺、長途客運聯網售票、12328服務監督電話開通等資訊化惠民惠企服務措施廣受好評。重點標準規範制修訂加快推進,現行有效標準達到3200余項,綜合交通運輸標準體系日趨完善。黃金水道能力提升、跨海集群工程建設、瀝青路面新材料、智慧化水面溢油處置、飽和潛水成套技術、船舶廢氣洗滌脫硫技術等重大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20余項,離岸深水港建設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標誌著交通運輸自主創新成果達到了新高度。

  綠色交通建設成效顯著,設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嚴格控制交通基礎設施及運輸裝備污染物排放,全面加強溢油處置和應急能力建設。“車船路港”千企低碳專項行動深入開展,62個綠色公路、港口、裝備等試點項目取得良好示範效應。

  交通運輸對外開放不斷向縱深拓展

  “十二五”期,交通運輸國際産能合作不斷深化,高鐵成為“走出去”的新亮點,中國交通運輸工程建設、技術裝備闊步走向世界。

  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北斗”成為國際海事組織認可的第三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深度參與國際運輸規則和標準制定,經全國人大批准加入《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

  積極履行國際義務,推進南海島礁燈塔建設等航海保障項目順利實施,推動與東盟海上搜救等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妥善應對馬航MH370航班失聯事件。

  平安交通建設取得成效 改造危橋1.68萬座

  “十二五”期間,平安交通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創新安全監管機制,組織開展安全生産風險管理試點,建立完善安全生産考核評價、誠信建設、風險管理、危險品運輸安全監管等重要制度,初步形成約談、掛牌督辦、責任追究等懲戒約束機制,建立危險品運輸安全監管等重要制度。

  改造危橋1.68萬座,整治安全隱患路段32萬公里,推動11萬輛液體罐車加裝緊急切斷裝置,水上安全通信系統、船舶動態定位跟蹤監測實現重點水域全覆蓋,沿海立體監管救助體系初步形成。制定完善公路水運工程建設品質監督制度,建立健全工程品質終身負責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