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業完成投資預計達13萬億元

  • 發佈時間:2015-08-07 16: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林火燦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7日訊(記者林火燦)在今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國交通運輸中長期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産業司巡視員李國勇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交通運輸業完成投資預計達到13萬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1.6倍。

  李國勇説,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體制改革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鐵道部實現政企分開,行政審批事項從20多項減少到7項,投融資改革穩步推進,有效地激發了交通運輸業的投資熱情與活力。最近兩年,我國鐵路投資連續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

  隨著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已經初步形成,數量上了新臺階,品質上了新水準,交通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國鐵路營運里程12萬公里,僅次於美國;高速鐵路里程1.9萬公里,超過其他國家高鐵里程之和;公路通車里程45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內河航道12.6萬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1.3萬公里;輸油管線里程12萬公里;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2200多個,吞吐能力世界第一;民用機場200多個,京滬廣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城市軌道交通營運里程3000多公里,北京上海的營運里程位居世界第一、第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長期以來運力緊張、瓶頸制約、煤炭告急、一票難求等問題已經明顯改善,但通道和網路佈局不夠完善,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尚未取得成效,改革創新動力不強,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國際運輸通道互聯互通項目建設進展緩慢。

  李國勇指出,面對新情況、新形勢和新任務,交通運輸行業要打破傳統的慣性思維,及時響應新的生産方式、新的業態模式和新的戰略需求,促進交通運輸從奔跑型向引領型轉變,要從土石方向“網際網路+” 轉移,從建設型向管理型轉移;從數量型向品質型轉移,通過加快補短板,醋及區域協調發展;通過優化佈局,引導經濟結構調整, 通過加大投資力度,服務穩增長。

  同時,要科學規劃未來交通發展,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服務民生為根本、以提質增效為導向,國內國際並進,通達與通暢並重,建設與服務並舉,著力推進交通運輸網路化佈局,一體化服務,綠色化發展,形成國際國內通道聯通,區域城鄉覆蓋廣泛,樞紐節點功能完善,運輸服務一體化的高效現代交通服務體系,部分地區和領域率先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維護國家利益和拓展國際發展空間,提供戰略支撐。

  “交通運輸發展的目標是各種交通方式各展所長,優勢互補、能力充分、技術先進、綠色地毯、人民群眾出行無憂、運輸無阻、隨意選擇,安全舒暢,享受旅程;貨物運輸隨到隨走,無縫銜接、優質服務、高效經濟,交通對經濟社會發展輻射帶動作用由點到線擴展到帶和面,全面支撐和引領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李國勇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