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霧霾預警為何總和公眾感知“不合拍”?

  • 發佈時間:2015-12-26 01:30:3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無數百姓而言,近期顯然是段“糟糕的日子”:11月下旬以來,嚴重霧霾天氣頻繁肆虐,僅京津冀地區就發生3次大範圍霧霾天氣過程。

  在多地各色警報相繼拉響的同時,一些不解乃至“吐槽”也隨之出現:預警已經取消,空氣品質依然很糟糕;為何污染指數明顯爆表,發出的卻是“藍色”而非紅色預警……

  究竟是應急措施的“欠缺”?還是有著不為公眾所知的“誤解”?

  一個最新的消息是:根據有關方案,北京、天津、唐山、廊坊、保定、滄州6市將試點開展空氣重污染預報會商和應急聯動,逐步擴大到京津冀全境。

  疑問:霧霾預警為何“遲到”“早退”?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25日11時將“重污染預警”級別由當前“藍色”提升至“黃色”,高濃度污染氣團將持續滯留,污染要待26日的弱冷空氣來緩解。

  11月下旬以來,華北地區共發生3次大範圍霧霾天氣過程。對於河北省中南部而言,肇始於18日不利氣象條件的這輪霧霾,因先前的弱冷空氣影響有限,至今從未散去。

  國家氣候中心的分析顯示,平均風速小、相對濕度大、靜穩天氣多、主導風向的傳輸作用加重污染程度,是持續大範圍霧霾的四大原因。

  網民“氣質869”説:“19日北京能見度還行,就啟動紅色預警。23日,北京污染挺嚴重,居然撤銷了紅色預警。今天(25日),臟空氣濃烈得看不見路,為何是藍色預警?”

  事實上,這樣的質疑並非少數。記者梳理髮現,持續的霧霾天氣下,不少北京市民提出:為何霧霾預警“遲到早退”?為何感官嚴重預警級別低?為何停産、停學、停車等應急措施啟動霾依舊不散?

  專家:預警級別與“污染時長”相關

  國務院2013年發佈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到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要完成區域、省、市級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其他省(區、市)、副省級市、省會城市于2015年底前完成。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于2013年10月發佈試行版,並於2015年3月修訂,降低了預警啟動的條件,其紅色級別預警,涉及停産、停車、停學等措施。

  北京市將“空氣重污染預警”分為4個級別,由輕到重依次為藍(持續24小時)、黃(持續48小時)、橙(持續72小時)、紅(持續超過72小時)。

  “預警顏色級別,與污染持續時長相關。”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説,AQI超200啟動預警,濃度再高持續1天也是“藍色”,濃度沒那麼高持續3天以上是“紅色”。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徐文帥説,“空氣品質預報”基於污染潛在趨勢、數值預報、統計預報,並根據專家會商預測出未來5天的污染物濃度變化,包括全市不同區域空氣污染級別,是啟動“空氣重污染預警”與否、啟動何種級別、何時啟動和解除的判斷基礎。

  有關專家指出,氣象系統的霧預警、霾預警早已有之,而“空氣重污染預警”機制的價值在於,不僅有強制性的減排措施,可以減少人類排放,也有了建議性防護措施。這已經是一種進步。同時,霧霾治理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不可能指望預警措施“立竿見影”消除霧霾。

  未來:京津冀核心區6市將試點重污染應急聯動

  業內人士指出,厄爾尼諾現象仍在持續,逆溫、靜穩等不利氣象條件多發,採暖期燃煤污染排放成倍增加,極易引發空氣重污染,今冬明春多次啟動最高級別應急措施的概率極高。

  記者獲悉,《京津冀核心區域空氣重污染預報會商及應急聯動工作方案(試行)》第二次徵求意見稿發佈,旨在統籌協調應對區域空氣重污染,按照突出重點、試點先行,將率先在“京津冀核心區域”,即北京、天津、唐山、廊坊、保定、滄州6市,試點開展空氣重污染預報會商和應急聯動,逐步擴大到京津冀全境。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主任、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副市長張工透露,未來,或將率先在“京津冀核心區域”6市,建立應急聯動長效機制,空氣重污染時,共同啟動“最高一級的應急減排措施”,以遏制大範圍、長時間的嚴重污染過程。

  記者了解到,該方案仍在徵求意見中。“第二次徵求意見稿”提出,開展京津冀區域未來3-7天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當預測上述6市中至少有4個城市,空氣品質未來連續4天及以上、持續達到5級(含)以上重污染水準時,6市將共同提前啟動實施各自的“最高一級應急減排措施”,以遏制區域空氣中污染物的累積速度。

  一個清楚的事實是,我國遭遇的“十面霾伏”,不僅籠罩京津冀,還覆蓋華北,蔓延東北甚至江淮,呈區域化、擴散化態勢。儘管多省區市已出臺“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但業內人士指出,霧霾長遠解決之道不在應急,而在持續不懈地減排。(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