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寒冬送溫暖 救助熱人心

  • 發佈時間:2015-12-23 05:46:1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12月20日,湖北襄陽市緣善匯助學中心開展“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活動,20名愛心使者與27名困難學生簽訂了對接書。據悉,困難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相關費用都將由愛心人士資助。熊明銀攝

  △ 12月15日,四川內江市東興區高梁鎮金龍村黨員幹部為農村留守老人分發棉被。當日,內江市開展“結對幫扶送溫暖”活動,組織愛心志願者來到農村,為留守老人送來棉被等生活用品。 蘭自濤攝

  冬至已至,年關將近。困難群眾這個冬天過得好不好,備受黨和政府牽掛,也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民政部日前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多渠道提升救助服務能力。各地順應政府關切、社會需求和群眾期盼,加大對流浪乞討人員等困難群眾救助力度,切實兜住社會底線

  民生保,則民心順;民心順,則和諧生。各地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紛紛把“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列為一項階段性重點工作,進行組織動員和安排部署,“寒冬送溫暖”活動逐步日常化、制度化、社會化,送溫暖的方式不斷創新,內涵也在不斷深化。流浪乞討人員這一特殊群體在這個冬天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溫暖。

  發現一個 救助一個

  12月的北京寒氣襲人。在大望路一處橋下,北京市朝陽區救助站的社會志願者發現了已經在這裡滯留了近3個月的流浪者陳應林。

  “收拾收拾東西,跟我們走吧。別在這兒凍壞了,站裏能給你提供臨時的住宿。”還在寒風裏熟睡的陳應林被救助工作人員叫醒。隨行醫生為他檢查完身體後,一旁的工作人員趕快為他披上大衣。

  經過簡單詢問,工作人員了解到,陳應林老家在甘肅,因為在北京打工被騙,加上語言溝通不暢,在城裏人生地不熟,便開始了流浪生活。

  “務工不著、尋親不遇、旅遊時財物被偷,大多數流浪者都因為這類情況而陷入困境。”該救助站工作人員對記者説。

  回到救助站,辦完登記手續,得知陳應林還沒有吃飯,工作人員給他泡了速食麵。陳應林大口吃起來,流浪在外期間,他一直撿東西吃。

  按照規定,像陳應林這樣的流浪者,救助站除了提供10天免費食宿外,如果聯繫到家人後,還會幫助他們購買回家的車票。

  寒冬已至,2016年元旦、春節即將來臨。各地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把“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列為一項階段性重點工作,進行細緻的安排部署。北京市加大主動救助力度,巡查中發現流浪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殘疾人、老人,會及時給予救助保護,需要住院治療的,按照“先救治、後救助”原則聯繫相關醫療衛生機構。在“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期間,除了人力保障,每個救助管理機構還要做好冬季救助物資準備工作,可以使每名受助人員穿上禦寒衣物。

  安徽省民政廳發出通知,明確各級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將“寒冬送溫暖”專項活動與近期正在開展的救助專項整治工作結合起來,加大街面主動救助力度,依法依規做到應救盡救,確保流浪乞討人員不因凍餓病而出現意外。

  甘肅省各市州救助站工作人員主要以車站、城鎮繁華地區、地下通道、橋梁涵洞、廢棄房屋等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區域為重點,進行多時段、廣覆蓋、網格化主動排查救助工作。對流浪乞討人員發現一個救助一個,特別是其中的老年人、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會採取必要的強制性救助保護措施,確保他們安全過冬。

  “人家一時不願意接受救助的,我們就發放禦寒物品和食品,不使他們凍傷、凍殘。重點是維護好流浪乞討人員的權益,保障他們在冬天能待在暖和的地方。”蘭州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李繼光説。

  及時幫助尋親返家

  “謝謝大家把我兒子送回來了,他都走失快一年多了。我們到處搜尋也沒有音信。天這麼冷,要是他還在外面流浪,真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意外!”江西大余縣居民孔德明説。

  12月2日晚,江西贛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發現,有人蓋著薄被睡在街頭一棟居民樓過道上,散發出一股濃烈的酒味,身邊還堆積著一些剩菜剩飯。附近居民表示,這名流浪者住在那裏有半個多月了,時常到附近飯店去乞討食物,精神正常時就撿點廢品換錢買酒喝,一喝得酩酊大醉就席地而睡。經過工作人員及熱心群眾的勸説,這名醉漢終於上了救助管理站的巡查車。

  到了救助站後已是深夜,工作人員先為其清洗乾淨,換上一套新衣服,又送上了熱氣騰騰的餃子。經過詢問,工作人員得知他姓孔,是大余縣人。抓住這條線索,贛州市救助管理站連夜與大余縣救助管理站聯繫,終於找到了他的父親孔德明。

  12月3日,當孔德明夫妻見到自己兒子被送回來的時候,非常激動。孔德明説,他的兒子43歲,因為長期過度飲酒造成酒精依賴症,一喝酒就變得精神異常。在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的建議下,孔德明答應送兒子到相關醫療機構進行治療。

  對於一些存在智力障礙或記憶障礙的流浪乞討人員,如果進入救助站尚未留存基本資料就被救助管理機構送到托養機構,很可能錯失與親人團聚的機會。為此,2014年,民政部出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機構工作規程》;2015年,民政部、公安部又聯合印發《關於加強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身份查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對查詢受助人員身份、發佈尋親公告、報請公安機關免費採集滯留人員DNA等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必須看到,仍有不少地方沒有履行必要的尋親程式。我們要求必須及時開展尋親工作,不得對受助人員不聞不問、一拖了之。”民政部副部長鄒銘説,“為了及時搜尋甄別受助人員身份資訊,盡最大可能幫助他們返回家庭,要在規範流程的同時,加強與公安機關銜接,入站後7個工作日尋親無果的要報請公安機關免費採集相關數據”。

  據介紹,杭州、大連等地救助管理機構通過報請公安機關採集滯留人員血樣,建立滯留人員影像資料,運用微網志微信等新媒體發佈尋親公告等方式,成功查詢比對出多名家人在尋人員;天津、重慶等地救助管理機構通過建立滯留人員影像資料庫,為尋親人員提供便利,而且要求尋親人員搜尋後簽字確認。

  多渠道提升救助能力

  由於救助對象構成複雜,風險點傳導疊加特點明顯,導致救助管理機構面臨的突發事件多、風險隱患多、疑難雜症多,機構日常運轉管理複雜程度較高,風險防控難度要遠遠大於其他社會服務機構。

  針對當前工作量大幅增加、人員嚴重緊缺等工作壓力,民政部日前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的緊急通知》指出,各地要創新工作方式,多渠道提升救助服務能力。各地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導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公益慈善組織、志願服務組織參與日常外展巡查和站內救助服務。

  與往年的“暖冬”行動不同,今年11月,福建省漳州市救助站通過政府購買形式,引進了社工服務,不僅提供物質服務,還有精神方面等更人性化的服務。社工們一週5次上街巡邏,一旦發現需要救助者,包括危重病人、臨時陷入困難者以及尋親未果、被騙、露宿街頭的流浪者,便為他們提供物品、藥品、食品等幫助。社工上街時,還會將聯繫方式留給環衛工、保安、公園管理者、計程車司機等“街面救助志願者”,一旦他們發現街面有流浪乞討人員,便可立即告知社工前來幫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