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資本寒冬VS最好的時代

  • 發佈時間:2015-10-15 01:29:52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單玉紫楓 劉玉鳳 通訊員 王虎羽

  8月開始,一份O2O“死亡名單”開始在微網志、微信朋友圈廣泛流傳。O2O創業風光背後,“屍橫遍野”的現狀令人不忍直視。而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始於二級市場的資本緊縮風暴蔓延至一級市場,“資本寒冬論”開始大行其道,天使“死亡論”漸漸崛起。

  天使的冬天真的來了嗎?在日前舉行的2015中國(寧波)天使投資高峰論壇上,眾多投資大佬卻認為:所謂資本寒冬,恰是天使投資人“最好的時代”。

  從歷史看:

  越是“寒冬”,越要勇於出手

  “美國有句話:只有戰爭才能分辨出誰是男人誰是男孩。”樂博資本創始合夥人、中國青年天使會創始會長楊寧笑稱,他經歷過兩次“寒冬”,所以對“過冬”非常有經驗。

  2001年初,全球經歷了第一次資本寒冬,當時雅虎估價跌了95%,亞馬遜跌了90%,大量的公司在消失,剩下的也在苦苦掙扎。“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去香港找高盛銀行融資,但當時高盛表示,已經不再做網際網路,不再做風險投資。”楊寧説,無奈之下,他以100萬美元賣掉了手中一家公司的股份,目前這些股份的市值已超過7000萬美元。

  第二次資本寒冬則在2008、2009年。一時間,無數的電商平臺拔地而起,無數的團購網站紛紛成立。當時號稱“百團大戰”,各種投資人、風險投資機構、PE機構把大把的錢撒向電子商務和團購。喧囂過後,活下來的電商平臺、團購網站卻鳳毛麟角。“當時,優質企業也融不到資,但劉強東扛過了2009年,然後京東就到了騰飛的時刻。”楊寧説。

  楊寧認為,寒冬都會過去,這次也不例外,從歷史來看,越是寒冬,天使投資人越要勇於出手,因為能活下來的都是最值得投資的。

  從供需看:

  “寒冬”提升投資品質

  今年最火的一個詞,莫過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兩創之下,投資人手頭資金很多,一些好的創業公司估值節節攀升。但下半年開始,資本市場開始變天。創業公司還是那麼多,投資人手中的錢卻少了。

  曾投資唱吧、蜜芽寶貝、大掌門、solo桌面等一大批成功項目的天使投資人,梅花天使創投創始人吳世春明確表示,“我特別反對跟風式或者運動式的創業,而新一輪資本寒冬的到來加速和提高了創業的失敗。”

  然而,這樣的變化顯然對天使投資人頗為有利。在市場供不應求時,創業者強勢,投資人只能被迫接受超高的估值。現在供需逆轉,創業公司的估值回歸理性,天使投資人可以自由篩選,從容“砍價”,進一步提升投資品質。

  從成因看:

  “寒冬”不影響價值投資

  在昨天的論壇中,眾多投資大佬認為,雖然資本寒冬來臨,但價值投資的這一本質不會改變,“網際網路+”的創新創業項目依然被看好,整體的創投環境依舊向好。

  老鷹基金創始人、德豐傑龍脈基金管理創始人劉小鷹表示,他認為傳統行業在轉型升級中會有三個重要階段,即持續存活、持續盈利和持續成長,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要考慮如何用資本去賺錢。“對開始資本化的傳統企業來説,天使投資是一個優選項。對於所謂的‘寒冬’,我認為不應該去理會,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堅守自己的投資原則,長期投下去,終會成就一個比較好的創投品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