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理財市場迎來寒冬銀行存款大幅流失艱難過年

  • 發佈時間:2015-12-22 08: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時至年末,銀行存款保衛戰一觸即發。記者走訪部分銀行了解到,與往年理財産品收益率年末翹尾、充當攬儲“先鋒部隊”的局面不同,今年銀行理財市場遭遇寒冬,理財産品收益率一路下行,特別是“年末專屬”産品的預期收益率較以往均有所下降,對投資者缺乏吸引力。

  銀行難覓超5%理財産品

  “12月15日起發行理財産品:5萬元起2個月滾動年化5%,30萬元起5.1%。”日前,收到銀行理財産品資訊的周女士,不禁皺了皺眉頭。周女士説,這樣的收益率只比平時略高一點,而且這款産品是針對50周歲以上客戶發行的專屬産品,她還買不著。

  不單單是周女士,不少投資者都對今年年底的“翹尾”行情不太滿意。市民張先生説,通常行慶理財産品收益率會比較高,但在某股份制銀行在售的行慶專屬理財産品,起購金額5萬元,期限120天,收益率也只有5.1%,與他的預期有一段距離。而且,這款産品只針對新客戶,還需要預約,不是隨時都能買到。

  數據顯示,上周銀行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雖有小幅反彈,達4.34%,但僅比前一週上升0.01個百分點,年末“翹尾”效應並不明顯。

  目前,理財産品的銷售期限大致分為短期、中長期,短到1至3個月,長期則在1年左右,有的則屬於開放式,隨時可以進出。記者在多家銀行看到,臨近年終,一些銀行推出了多種收益不同的理財産品吸引顧客購買。如5萬元起的理財産品分為:42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0%左右;6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15%左右;86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2%左右;91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5%左右;16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75%左右。10萬元起的理財産品,183天預期收益率在4.9%左右。

  雖然年末理財産品種類較平時增多,但由於央行調息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産品與往年同期相比,收益還是有所降低。以某銀行發售的一款95天、5萬元起購的理財産品為例,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20%左右,與往年推出的類似理財産品收益率在4.5%-5.0%相比,預期收益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據了解,目前,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5%的已難覓蹤跡。

  銀行理財難擔“大任”

  央行最新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11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5833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938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04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2845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161億元。

  然而,11月存款數據的好轉並未改變銀行存款搬家的整體趨勢。自去年以來,隨著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以及存款替代産品不斷豐富、P2P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和證券市場對資金的分流,商業銀行存款流失壓力不斷增加。

  與此同時,與往年年末收益率動輒7%、8%相比,今年銀行理財産品可謂風光不再。在存款流失的同時,以往被視為銀行攬儲利器的理財産品,今年亦難當“大任”。

  普益財富數據顯示,11月,187家銀行共發行了6236款個人理財産品,平均收益率為4.42%,較10月份的4.54%下降了0.12%。其中,72款産品預期最高收益率在6.00%及以上,佔比僅為1.15%。“今年下半年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連續下降,其成因較為複雜。”普益財富研究員認為,“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通縮趨勢明顯導致央行採用了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另外,6月中旬A股暴跌導致對接A股的金融衍生品規模急速下降、大量對接A股的銀行資金退出之後的再配置浪潮引起資産荒,是引起今年下半年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持續下降的兩大主要因素。”

  在整體收益率下滑的大背景下,不同機構之間發行産品的收益率也出現了分化。根據普益財富收益率指數顯示,大型商業銀行目前理財産品綜合收益率為4.12%,股份制銀行為4.61%,股份制銀行産生了較為明顯的相對優勢。

  格局生變投資需謹慎

  面對巨大的存款競爭壓力和年末“理財荒”的窘境,各銀行紛紛轉向攬儲新戰場。大額存單和網際網路金融成為了新的選擇。

  寧波銀行民生銀行、恒豐銀行、興業銀行個人大額存單利率也分別為對應期限央行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42%。另據媒體報道,青島銀行、河北銀行、金華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3個月、6個月、1年期利率較基準利率均上浮45%。

  “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不同銀行存款競爭策略的差異會更加明顯。銀行將會越來越重視主動負債工作,存款佔總負債的比重會逐漸下滑。”有銀行人士談到。

  另外,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銀行、重慶銀行、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的直銷銀行在存款業務中實行存款期限最大化結轉利息制度。此外,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浙商銀行等銀行今年以來相繼推出網銀轉賬手續費全免業務。

  “銀行應對存款競爭的理念和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上述人士表示,從長期來看,銀行應更加注重客戶黏性的增加和服務體驗的提升。

  此外,銀行人士普遍認為,儘管在年末效應的影響下,銀行理財産品收益整體呈現穩中有升趨勢,但今年不會再有以往歲末動輒收益率6%、7%的驚喜。而受銀行年底資金考核、年末短期資金利率上漲以及貨幣基金集中兌現部分浮盈等因素影響,貨幣基金收益率在本月下旬有望進一步走高。對於年底手裏有閒錢但暫未找到長期投資渠道的投資者來説,暫時把資金放在掛鉤貨基的“寶寶”類産品中,也是不錯的選擇之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