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裏孩子的回報
- 發佈時間:2015-12-22 06:07:2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年來,她一直堅持在一線工作,從無怨言;她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把患者當親人,把服務做到他們心裏。她是山東青島嶗山區北宅街道衛生院120急救站護士——李峰峰。
20年前,19歲的李峰峰從青島衛生學校畢業,回到家鄉北宅街道峪夼村,成為北宅街道衛生院的一名普通護士。
2000年夏天,北宅街道衛生院收治了一名男性燒傷患者。患者後背70%的皮膚燒傷,且多處為皮革樣三度燒傷。當時,北宅衛生院條件有限,治不了該患者,醫生勸其轉到專科醫院進行治療。可是病人經濟拮據、無人照料,堅持要留下。無奈,護士長只好收拾出一間乾淨的病房單獨安置他,李峰峰則主動承擔起每天為其換藥的任務。當時天氣炎熱,加之創面污染嚴重,患者很快發生了痂下感染。李峰峰每天都要花兩個小時為其換藥,在沒有空調又腥臭熏天的房間裏,她每次都累得虛脫。半個月後,創面終於清理乾淨了,患者需要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幫助創面恢復。李峰峰每天從家中帶飯,把雞腿和煎蛋挑出來讓患者吃。在她的帶動下,同事們也把好吃的分給這位患者。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個月後患者康復出院了。
對於李峰峰來説,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那年正值東陳村門診部人手短缺。鄉下生活條件艱苦,醫療衛生條件差,多數醫生護士不願意去。北宅衛生院院長找來李峰峰商量,沒想到,她想也沒想就答應下來。“哪的群眾需要我,我就心甘情願去哪。鄉村裏醫療條件差,更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去幫助他們。我是大山的孩子,應該用行動回報大山的百姓。”李峰峰説。
幾張簡易的木板床,幾把鐵凳子,就是東陳村門診部所有的“財産”。這裡的自來水斷斷續續,電壓也時常不穩定。僅有的3名工作人員要兼顧看病、收款、取藥、注射、化驗、理療等多項工作,常常忙不過來。冬天,冷風從門縫、窗縫裏灌進來,凍得病人手都僵了,沒法扎針。李峰峰想了一個辦法,每天早上燒兩大壺熱水,用使用過的空鹽水袋灌上熱水充當暖水袋,來一個病人就發一個,一天下來能燒4大壺熱水,灌40多個熱水袋。這個暖水袋,不僅暖了病人的手,也暖了他們的心。
3年後,李峰峰重回北宅衛生院工作。當時,北宅衛生院增添了120急救車,院前急救就是跟時間搶生命。面對如此大的重任,衛生院領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護理知識紮實的李峰峰。
急救站裏情況緊急,常常半夜裏一個電話響起就要出發。無論什麼時間電話響,李峰峰用冷水衝衝臉,就打起精神投入工作。
北宅山區群眾多且居住分散,許多村民依山而住,急救車上不去,很可能耽誤寶貴的治療時機。怎樣才能第一時間找到位置偏遠的山區病人呢?她想到了一直讓北宅衛生院引以為豪的“鄉醫聯動”機制:鄉村門診部對本村的居民住所位置、病情等情況較為熟悉,有急救情況時,和鄉醫相互配合能夠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時間。
如今,北宅120急救站一年出診600多次,李峰峰平均出診200多次,她用積極的行動詮釋了一名急救衛士的職責。
有人曾經問李峰峰,幹這一行後悔過嗎?她説,“從來沒有後悔過,既然選了這一行,我就要幹好,積極發揮作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