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鄉鎮衛生院的醫改之旅

  • 發佈時間:2015-07-30 02:32:1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朱海洋《光明日報》記者嚴紅楓

  今年夏天,記者來到浙江省臨海市,一個鄉鎮衛生院的改革引起記者的興趣。

  長期困擾農村的看病難問題在當地汛橋鎮得到緩解:每個村都有醫務人員出任駐村醫生,每個醫務人員每月都有下村服務日;80多位癱瘓病人每家都設有家庭病床,醫護人員定期到府服務。台州市衛計委一位領導稱該院的改革“走在國家政策前面”;臨海市委宣傳部部長盧如平稱該院的做法“為廣大農村醫改提供了一個樣本”。

  汛橋衛生院的探索與院長應麗萍的特殊經歷有關。

  從懼怕農村到熱愛農民

  從小就嚮往當醫生,大學的第一志願是學醫,應麗萍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白衣天使夢會以這種方式破滅!

  2000年從溫州醫學院畢業,應麗萍被分到鄉鎮衛生院,城市長大的她卻因懼怕農村生活放棄工作。隨之,她為此懊悔萬分。

  機會在3年後重現:臨海市為解決偏遠農村看病難,組建巡迴醫療隊,應麗萍報名並被錄用。這個失而復得的機會使她倍感珍惜。

  2003年9月,應麗萍踏上了圓夢之旅。巡診很苦,很累,但心中有神聖使命,任何艱辛都不值一提。2004年,應麗萍被任命為醫療隊隊長,2005年又出任臨海市衛生系統團委副書記。8年巡診,她跑遍了全市993個村,行程22萬公里。這支據稱是全國唯一固定的巡迴醫療隊後被授予“愛心天使巡迴醫療隊”稱號,其精神被推向全市,全國各大媒體紛紛予以報道。

  巡診歲月使應麗萍對農村現狀有了透徹的了解,也使她對農民有了深厚的感情,這為她此後的醫改打下了基礎。

  隨著公共衛生服務的普及,巡迴醫療隊宣告結束。2011年底,應麗萍被任命為汛橋鎮衛生院院長。

  “農村醫療需要你這樣的人去幹。希望你把巡迴醫療隊的精神帶到衛生院去,更好地為農民服務。”臨海市衛生局局長林明華對她説。

  尋找破解農村看病難的途徑

  上任伊始,應麗萍就下鄉調研,半個多月跑遍全鎮31個行政村。她在調研中發現,儘管農村衛生條件已大有改善,但農民就醫難仍普遍存在。

  農民健康意識淡薄,常常是小病不治拖成大病最終因病致貧。長石大岙村的謝雪蘭患關節炎未及時治療已臥床18年,家裏窮得兒子娶不起老婆。

  使她揪心的還有日趨激化的醫患矛盾,長期以藥養醫導致醫療市場化,患者認為自己出錢看病,醫生服務理所當然,稍有不滿就會發生衝突。該院一護士輸液時第一次沒找到靜脈,扎第二針時患者就勃然大怒,動手就打;醫務人員技術不到位罵,配不到藥罵,一次一村民要求輸營養液,醫生認為不合適,他就大鬧。

  調查、論證、思考,一個緩解農村看病難問題的方案開始形成:借鑒巡迴醫療隊的方式,變坐等病人到府為下村服務,為農民提供更便捷的醫療服務。

  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援下,應麗萍借鑒政府網格化管理模式,將31個行政村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納入55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駐村醫生,並組成醫療團隊定期下村服務;整合民政、殘聯、慈善等資源以解決老、慢、殘、貧患者的就醫和健康管理問題,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2012年9月,這一方案開始實施。汛橋鎮是臨海市第一個實行醫療網格化管理的鄉鎮。

  樂做農民健康的守門人

  近日,記者隨該院醫生來到長石大岙村癱瘓病人謝雪蘭家,這位臥床18年的患者此時已能坐起來。記者注意到,她床頭釘著一個小牌子:“13號慈善工作室家庭病床”,責任醫生:陳曉霞,牌子上還有醫生電話和監督電話。

  “像這樣的家庭病床目前全鎮有86張,每張病床都有責任醫生定期到府提供治療、護理、康復、保健服務,患者不出門就能看病。”應麗萍説。

  雖然農村醫保緩解了農民看病難,但仍有部分患者無法承擔需個人承擔的費用。應麗萍從當地企業募集到部分資金,為100戶特困戶送去慈善愛心卡,每張卡每年500元,用於解決醫保統籌之外個人自負的費用。

  22名醫務人員雖都承擔駐村任務,但能看病的醫生僅7人,為此,55個網格被劃成若干片,組成由醫生牽頭的下鄉團隊;每個駐村醫生每月有3天“下村服務日”,下村時以團隊為單位出診,任務是以慢性病訪視、健康干預為重點,為困難群體檢查身體、制訂治療方案。

  副院長程正武告訴記者,衛生院每天門診值班醫生上午5人,下午3人,以保證其他醫生下村時間。

  除下鄉日,平時村民打電話找醫生,醫生也會下去。因此實際上醫生下村的時間比規定的要多。

  “一個醫生要管三四個村,最多時一個月有7天在下面跑,有時晚上10點才能回家。”醫生李旭説。

  農村醫改的一個樣本

  記者了解到,該院改革使醫患關係越來越和諧,近年再未發生過醫患衝突事件。常有患者給醫生送水果等土産,一個70多歲的患者親自上山挖了竹筍送給醫生嚴偉耀。現在醫患之間多了一層人情關係。

  探索還在進行中,問題還有不少,如醫生下鄉開的都是私家車,卻沒有汽油費補貼;工作時間之外的下鄉沒有額外報酬,但醫務人員卻不擔心,在全科醫生簽約中,這些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該院的探索已引起了當地衛生部門的關注。今年春節後第一個上班日,台州市衛計委主任來到汛橋衛生院調研,他對該院的探索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院的改革“走在國家政策前面”,值得推廣。

  林明華説,汛橋衛生院的探索實現了三個轉變:醫護人員服務理念由以病人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服務模式由被動等到府轉變為主動下農村;群眾健康觀念由治病為主轉變為預防為主。該市6月底推行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其中許多內容就採納了汛橋衛生院的做法。

  臨海市委宣傳部部長盧如平認為,汛橋衛生院的探索為我國農村醫改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樣本,值得肯定。

  “對我來説,患者臉上的笑意就是對我最好的獎賞!”應麗萍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