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遠洋“掘金”還得經歷幾重浪

  • 發佈時間:2015-12-22 06:07:1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我國近海漁業資源日益衰竭,發展遠洋漁業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國遠洋漁業産量和船隊總體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要從遠洋漁業大國走向強國並非一帆風順——

  50歲的漁民孫先利打了幾十年魚,他既體會過大海的慷慨——一網下去就能收穫價值幾十萬元的水産品;也領略過大海的無情——眼下,在近海已很少能再打撈到對蝦,捕撈到的鲅魚、刀魚等經濟魚類也大幅減少。老孫的遭遇很有代表性。

  “近年來,我國近海漁業資源日益衰竭,最直接的表現是水産品品質越來越差,魚也越來越難捕了。”遼寧省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明對記者慨嘆。如今,率先向遠洋漁業轉型的遼漁集團很慶倖自己的選擇,“如果當初沒有果斷投入遠洋漁業項目,公司可能已經不復存在”。

  遠洋漁業迎新機

  我國近海漁業資源不斷衰竭,是不容忽視的殘酷現實。山東近海漁業資源種類由上世紀70年代的400余種減少到目前的110余種,下降了72.5%,多數經濟魚類資源已難以形成魚汛。浙江漁場的漁業資源也面臨危機,尤其是大黃魚、烏賊已經基本衰竭……全國的情況亦不容樂觀。《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5》顯示:“我國海洋捕撈強度超過了資源再生能力。受過度捕撈、海洋環境污染等因素影響,許多重要經濟種類漁業資源量明顯下降,個體變小,性成熟提前。”

  曾經擁有近300艘近海捕撈漁船的遼漁集團敏銳地發現了這種變化。從1985年就開始向遠洋漁業轉型,先從日本購入一艘專業漁船到模里西斯釣捕鯛科魚類,後又從德國購入一艘大型拖網漁船,到白令公海捕撈狹鱈魚。“目前,遼寧遠洋漁業公司陸續開闢了西非摩洛哥單船拖網捕撈、北太平洋魷魚釣、西南大西洋魷魚釣等項目,近海漁業已徹底放棄。”李明笑著告訴記者。

  遼漁集團遠洋漁業項目的發展正是我國遠洋漁業揚帆起航的一個縮影。如今,隨著國家政策持續發力,遠洋漁業隊伍日漸壯大。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獲得農業部遠洋漁業企業資格的企業164家,同比增加31家;經批准的作業漁船2460艘,其中新建投産漁船346艘。

  遠洋漁業規模也隨之大幅躍升。以最能體現一個國家遠洋漁業綜合實力的公海漁業資源開發為例,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公海魷魚釣船隊規模和魷魚産量居世界第一,金槍魚延繩釣船數和金槍魚産量居世界前列,專業秋刀魚船數和生産能力跨入世界先進行列。2014年,全國遠洋漁業總産量和總産值則分別達203萬噸和185億元。

  “30多年來,我國遠洋船隊總體規模和遠洋漁業産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裝備水準明顯提升,産業結構日趨優化,逐步從遠洋漁業大國向強國邁進。”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副會長黃寶善説。

  市場培育不足藏隱憂

  我國遠洋漁業雖然發展較快,但由於起步較晚,在一些方面與遠洋漁業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全球範圍內,我國遠洋漁業尚處於中等水準,進一步發展還面臨一系列挑戰。”黃寶善表示。

  首先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國內對遠洋漁業産品的市場消費能力不足。李明告訴記者,目前受消費習慣、價格及其他因素影響,遠洋漁業的一些高檔品種主要銷往日本、美國、歐盟等地,國內對天然高端海産品的消費需求並不多。

  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這一狀況正在改變。“但是,目前仍有40%的遠洋漁業産品銷往國外,尤其是金槍魚、深海鱈魚等有80%至90%出口到日本。”黃寶善説,由於國內尚未形成消費金槍魚、鱈魚的氛圍,相應的市場基本空白,有些國家便趁機壓低産品價格或減少進口量。“他們知道金槍魚在國內沒有打開市場,主動權和定價權在他們手中。”黃寶善有些無奈地搖搖頭,“眼下國內遠洋漁業還嚴重依賴國外市場,一旦出口目標國經濟不景氣,訂單會大幅減少”。

  遠洋漁業保障配套服務能力也是繞不開的一道坎。“遠洋漁業不是簡單的造船、捕撈、銷售,其背後是人才、船舶設備、運輸(物流)、産品交易平臺等綜合實力的考量。”李明介紹,近些年我國遠洋漁船裝備水準明顯提升,但一些關鍵設備的性能、使用壽命仍與國外有較大差距。

  遠洋漁業從業人員的短缺更令人擔憂。遠洋捕撈和近海漁業不同,漁船在大洋中作業,全靠船組(船長為首的船上管理團隊)獨立運作,操作不當,既有安全問題,也有捕撈效率問題;海陸配合不當,也會有上述風險。李明發現,目前我國遠洋漁業從業人員,很多技術骨幹都是當年從國有企業轉到遠洋漁業的人員,缺少後續培養的年輕人,特別是近些年,人才斷檔現象非常明顯。“有志於從事遠洋漁業的人越來越少,甚至願意做管理工作的人也越來越少。”他認為,如果不採取有效辦法破解,遠洋漁業將面臨更加艱難的境地。

  未來發展任重道遠

  除了“內憂”,還有“外患”。

  遠洋漁業是高風險行業,隨著遠洋漁業從業企業的增多、船隊規模的擴大、漁業船員的增加,遠洋漁業安全事件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先後發生13起遠洋漁業安全生産事件,比2013年增長86%。

  而遠洋漁業發展空間日益受到限制也讓專家們有些著急。近年來,國際管理日趨嚴格,對遠洋漁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管理標準和要求,部分發達國家積極推進在公海建立海洋保護區;沿海漁業資源國更加重視其漁業資源的綜合價值,競相調整入漁政策,入漁門檻不斷提高。

  在黃寶善看來,當前全球新興漁場佔有格局正處於變動調整中,我國應增加遠洋漁業探捕項目資金,到公海了解掌握重要海域的金槍魚、竹莢魚等主要遠洋漁業資源狀況和漁場分佈情況,“摸清家底”以便遠洋漁業企業派船、用網。在過洋漁業作業區則組織相應人員,統籌資金爭取更多捕撈配額。

  針對市場培育問題,多位專家建議擺脫過去賣“原條魚”的局面,整合延長産業鏈條,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提升加工能力,讓國內消費者認可金槍魚等並知道如何烹制,逐漸做大國內市場,擺脫對國外市場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眼下一些沿海國家的資源由於過度捕撈而局部衰退,“但海洋空間廣闊,仍有大量漁業資源,特別是60米以上的海洋中上層魚類,例如沙丁魚等大量豐富資源有待開發利用”。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身利説。

  以南極磷蝦為例,據統計其資源蘊藏量達10億多噸,科學合理的年度可捕獲量為近億噸,相當於全世界目前海洋水産品年度捕獲量總和。“南極磷蝦資源開發具有極大潛力,是遠洋漁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戰略方向。”《中國遠洋漁業發展報告》認為,現在南極磷蝦總體産量仍然不高,市場尚未形成,産業鏈條尚未建立。下一步,應加快南極磷蝦捕撈船新建和改造速度,提高船舶生産能力和精深加工能力,加大國內外市場開發,完善産業鏈,促進南極磷蝦項目的穩定發展。

  此外,“要加快培育壯大現代化的遠洋漁業企業,加快健全遠洋漁業産業體系,促進遠洋捕撈、加工、物流業的相互融合和一體化發展,構建遠洋漁業全産業鏈和價值鏈,促進各環節的增值,培育和打造遠洋漁業的知名品牌。”黃寶善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