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地産業勁吹“聯合辦公”風

  • 發佈時間:2015-12-21 03:29:35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趙翰露

  11月30日,毛大慶的創業項目優客工場漕河涇店開張;12月4日,全球最大的聯合辦公主題産業峰會GCUC在上海舉行;12月8日,上實集團與美國柯羅尼資本共同投資的“WE+”眾創空間,與SOHO中國旗下虹口SOHO3Q項目同日揭幕……一時間,“聯合辦公”成為地産界、創投界的熱詞。

  所謂聯合辦公,就是企業以工位、小時等“零租”方式,租下辦公場地。這種形式吸引的多是創業企業、小微企業。

  幾乎所有項目創始人都宣稱,聯合辦公項目一開張,不少入駐率已達到90%以上,這樣的數字遠超普通商業地産。不過聯合辦公意義遠不止盤活閒置商業地産,更大的野心,在於打造創業服務與共用經濟“生態圈”。

  聯合辦公盤活閒置商業地産

  WE+在淮海中路、Mo.ffice在北外灘、P2在南靜安、SOHO3Q在新天地、弘基旗下的“創邑”在老碼頭……在聯合辦公行業,這些黃金地段用來零租給草根創業者。

  這背後,有複雜的商業利益考量。聯合辦公在淮海路,成本可以有多低?一個人一個禮拜,當前市價是六七百塊。折算下來,並不比整租便宜,但門檻就要低很多。“在SOHO3Q,租幾個小時也可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説。整租變零租,對企業運營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當然,拜網際網路技術所賜,這個問題可以很好解決。眼下,聯合辦公企業都在開發自己的租賃系統,讓求租者通過APP,方便地租到空出來的工位。

  另一重考量,來自於商業地産的尷尬現狀。WE+淮海中路店,原先是一家知名的KTV,因經營不善關閉。WE+品牌與業主上實集團合作,進行了符合聯合辦公模式的改造。優客工場首家門店位於北京CBD核心區域,原先是商場地下一層的超市,顧客寥寥,如今成了創業者們的樂園。如果運營得當,就算跟整租相比,聯合辦公的收益率也不見得低。“我們算過,出租率達到65%就盈虧平衡;達到95%就超過整租的收益。”精明的潘石屹不會做虧本生意,剛開張的虹口SOHO出租率已達到94%。

  跑馬圈地形成“創業生態”

  其實,早年上海就有“雷格斯”等聯合辦公空間,出租單位按工位計算,週期也很短。過去大量的園區“孵化器”,某種層面上也與聯合辦公有幾分相似。只是,這一輪的聯合辦公潮,不少企業是參照美國的“Wework”在做,可以説是“雷格斯”和“孵化器”的升級版。由於吸引的大多是草根創業者,也有很多人把自己的項目稱為“眾創空間”。除了工位,他們還提供不少創業服務,有的乾脆自己變身投資人。

  平臺運營者的野心不止於此。“桌子只是我們的入口,我們把桌子租出去,僅是一個開始,我們要創造多維度盈利可能。”毛大慶説。

  GCUC峰會上,聯合辦公運營者們都在談論“創業生態”。在他們看來,當前的創業者,已不僅滿足於運營者提供的各類服務,通過開放空間和大量交流,他們已産生了強烈的彼此交流、彼此服務、形成上下游關係的衝動。“同一個空間裏,我們有做智慧産品,也有做産品包裝的,還有做眾籌的,這麼一個小空間,就能形成産業鏈。”P2創始人鄧健靈説。

  既有創建“生態”的願景,“跑馬圈地”就成為聯合辦公企業一個至關重要的訴求。SOHO3Q的目標是全國10萬個工位,優客工場是50間店,WE+也説要做到“5年內50家店、10萬人”。

  市場很大,一切剛剛開始

  眼下,已有不少知名創業企業在聯合辦公空間內誕生了:P2內的足記、週末去哪兒、小豬短租、魔方公寓;SOHO3Q裏的小紅書、壹枱鋼琴、青蘋果醫生;大中型的網際網路公司也青睞聯合辦公空間,美團、優步,都在SOHO3Q。

  “估計國內各式各樣的聯合辦公企業至少有1000家以上。”WE+創始人劉彥燊説。據調查,全球至少有7800個這樣的“聯合辦公”,在過去12個月內,以36%的增幅在增長。聯合辦公的市場有多大?即便是目前“1000家以上”的從業者,佔全部商業辦公市場的比例還很小,不到4%。未來想像空間很大。

  行業正在起步,未來會有更多人加入,也可能出局。“我預計1年內會有很多小平臺退出,最後留下來的品牌,不過5到10個。”劉彥燊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