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環保”扮靚新農村
- 發佈時間:2015-12-15 06:22:26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隆冬時節,走進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市陳倉區香泉鎮南峪村,滿眼田園風情:白墻黛瓦,綠樹環繞,小橋流水,雞犬相聞。“鄉里鄉親”農家樂老闆楊拉翠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這兩年村裏環境好多了,城裏人常來,去年我家投入20萬元蓋起了這棟2層小洋樓,一樓搞餐飲,二樓接待住宿,現在每個月收入都在1萬元以上,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舒坦。”
南峪村的變化是寶雞市陳倉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成果的縮影。2012年,陳倉區被確定為陜西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區,3年累計投資4670萬元主要用於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設施、污水管網及處理設施、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和垃圾填埋場建設,實施“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灶,新建沼氣池)等“小微環保”措施。僅南峪村3年就累計投入200余萬元,對村裏道路全部進行了水泥硬化,並對主幹街道實行綠化、美化,安裝太陽能路燈38盞,栽植各類綠化樹木1萬多株,種植各類花卉3000多平方米。
賈村鎮東坡村遠離鎮街中心,環境一直排位倒數。“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颳風一身灰,下雨一身泥”讓東坡村一度成了“垃圾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開始後,村裏整合縣市資金150萬元,為67戶村民蓋起了雙甕漏斗式衛生廁所,5.5米寬的水泥路直通村裏,原先的垃圾場搖身變為18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古戲樓修葺一新。
“村莊美,院落凈,大街小巷有照明,綠樹紅花展美景,公路修到家門口,自來水淌到鍋裏頭。”東坡村村民劉雙魚説,現在村裏再也看不到糞堆、柴堆和垃圾堆這“三堆”了,改廁、污水處理等措施讓村容家貌大為改觀。
農村環境的改善也提高了村民參與環保的意識和積極性。12月7日,記者在雙碌碡村採訪時,碰巧遇見村裏46歲的保潔員張長社正推著清運車挨家挨戶收集垃圾。清運車上放著3個垃圾桶,分別標有“有毒有害、有機垃圾、無機垃圾”的字樣,每家農戶門前都有一個小紙屑桶。
“現在村裏人都養成了垃圾分類習慣,我們的工作量比以前輕鬆了許多。”張長社告訴記者,現在村民都會主動把垃圾進行分類,亂扔垃圾的現象幾乎沒有了,生活污水也不像以前那樣隨便一潑了事,而是通過地埋管道全部排入村裏的污水凈化池。記者隨著張長社繞到小花園後面,在搖曳的荷花叢中,兩個厭氧池、清水池映入眼簾。“這叫水準式潛流凈化人工濕地系統,全村的生活污水都集中在這裡自然凈化。”
“農村環保關鍵是要符合農村和農民的生産生活實際。小型化、方便、就近、靈活是我們的原則,同時還要培養群眾參與環保愛護環境的意識,激發他們參與環保的積極性。”陳倉區愛衛辦主任杜石磊説,陳倉區首次將環保考核評比納入幹部年終考核,各村支部書記為本村環境衛生管理第一責任人,村主任為直接責任人;對環保排名靠後的村鎮幹部進行約談,並在區廣播電視臺曝光;對獲得年度最佳衛生戶的村民進行表彰獎勵,同時,組織幹部進村宣講環保知識。“目前,全區84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常年衛生保潔隊伍,配備有垃圾清運車和環保垃圾箱,形成了‘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垃圾管理模式。今後,我們還要將所有村鎮的環保工作納入資訊化監管系統,構建村、鎮、區三級環保網路化資訊監管體系,讓環保監管無死角。”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